牺牲员工“购买自由”换不回市场-中国讯息网

牺牲员工“购买自由”换不回市场

作者:严奇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0-09-16 20:39:50

 近日,苏宁易购深圳分公司员工张尚(化名)向澎湃质量报告投诉平台反映,今年8月,他所在的深圳分公司某门店负责人传达分公司领导“任务”,强制要求店内30多名员工购买价值299元的爱仕达炒锅,以此“刷单”。(澎湃新闻网9月13日) 

  张尚还表示,此次“刷单”并非孤例,此前曾多次被要求购买在苏宁易购销售的家电产品,如果员工没有购买,会惩罚加班甚至罚款100元。倘若张尚所言属实,那对一家大型零售商来说,必定是一个不小的“丑闻”。 

  其实,早在今年3月份,有新闻曝光,苏宁曾要求员工利用个人社交关系卖货,三天卖不到1000元就得“罚款”。然而,《刑法》第二百二十六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手段,强买强卖的,属于“强迫交易罪”。无论强制是要求员工卖货还是买货,都有强迫交易之嫌。且把员工当韭菜,如此“吃相”也实在难看。 

  事实上,要求员工购买本企业产品的违法案例并不少见,可多发在企业经营困难的情况下,要求员工“共度时艰”。据8月苏宁易购发布上半年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苏宁易购实现营业收入1184.24亿元,同比减少12.65%;实现归母净利润-1.67亿元,由盈转亏。虽然销售规模同比增长5.37%,可利润不涨,也的确令人“着急”。 

  可以看到,在当前的电商市场,C2M模式正在兴起,不少电商巨头正加快转型,电商市场也日趋激烈。不仅是消费者选择电商平台,供应商也在选择电商平台。在阿里、京东、拼多多等零售巨头的强势环绕下,苏宁若想在“基本盘”的家电市场站稳脚跟,就得保证家电市场的销售量。 

  要求员工购买合作品牌的电器,一方面是刷单,提高销售量,刺激更多消费者消费;另一方面,也是加强与供应商的联系,促使供应商供货,凸显“价格低廉”的优势。从强制员工卖货,到强制员工买货,我们能看到一家知名电商巨头在零售市场当中的挣扎之态。 

  无论如何,企业不尊重员工的消费权利,员工也不会在意企业的营销质量。即便所有的员工都能捐出工资,也无法赢得市场信任,最后难免会承受高额的管理损失。苏宁还是应当反思管理策略,莫让员工寒心。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牺牲员工“购买自由”换不回市场”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