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一位旅游博主称在G215国道甘肃阿克塞至敦煌段疑似遭遇“陷阱公厕”,游客为上厕所车辆陷入沙坑,要拖车只能向周边店家交天价拖车费。热心车主帮忙拖车却被店家阻挠。9月14日,记者获悉,当地多个部门已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工作。目前涉事经营者已被责令停业整治;敦煌市公安局已调集相关证据,依法传唤涉事人员,其他相关问题正在进一步调查中。(9月15日《北京青年报》)
视频中,一位旅行博主“小粉摊旅行”看到一辆房车陷入沙堆中,欲上前营救却被人百般阻挠。令这位博主没想到的是,他刚把拖车绳系在房车上,就有一个身穿白衣的男子把绳子解下来,并让他赶紧离开。视频中,该白衣男子说:“我这个地方不是谁想来拖就能拖的,你有救援证没有?”“这是我们公司的规定”。嚣张程度可谓可恶至极。目前,当地有关部门已经成立了联合调查组,旅游局的来了,公安局的来了,市场监管局的也来了。
看到如此庞大的调查组,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积极作为。问题是,这种积极作为并非是“主动而为”而是“被逼而为”。没有媒体关注,没有舆论炙烤,事件还会引起“当地反响”吗?
其实“陷阱公厕”并不是什么新闻。凡是到过敦煌的游客都知道,凡是当地的市民也都知道,“陷阱公厕”不是什么秘密。正如一位游客反映的那样, 8月份他在甘肃敦煌就遭遇过“专坑游客公厕”。当时拖车的费用是1500元。为了息事宁人,他不得不“乖乖掏钱”,事后反映给当地有关部门,也是不了了之了。
对于“陷阱公厕”,当地监管部门也坦言说:我们已经整治好几次了。言下之意是,他们并没有不作为,只是有人太嚣张而已。其实,这恰恰暴露了“陷阱公厕”的真实问题。“整治好几次了”为何还是让“陷阱敞开着”。“没有结果的作为”本质上就是不作为,又何况当地的监督是真监督还是假监督都还不好说。
涉事店家位于G215国道距离敦煌市70公里处。这附近有多家沙漠旅游营地,但只有这一家设置了一处公厕,距离道路约50米,游客如需上厕所必须把车开进沙地中。那么,为何这么远的距离就只有一个公厕,当地旅游部门的服务意识去哪儿了,如果有选择的余地,或许嚣张的“拖车公司”也早就自己死亡了。
“陷阱公厕”存在了很久,很多人投诉,很多人发怒,很多人反映,为何“一直整治”却一直让陷阱敞开着,一直在违法的辉煌?查处一个小小的“陷阱公厕”比登天还难!即便查处有难度,那么提醒一下总是可以做的吧!
多次整治没有效果,游客举报没有结果,作恶人员一直作恶,如此看来,当地的“调查组”其实也该“被调查”,看看他们到底存在多少不作为。敦煌的“陷阱公厕”一直辉煌,原因何在,不能简单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