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综艺聚焦女性题材 “她”霸屏-中国讯息网

中国影视综艺聚焦女性题材 “她”霸屏

作者:王英敏 阅读量:14274388 发布时间:2020-09-16 09:13:20

“她剧集”刻画现代女性面对的婚恋、职场和育儿等人生命题;“她综艺”
展现女艺人作为人妻、母亲或女儿的多角色身份。近来无论中国影视或综艺都掀起
“她题材”热潮,这与女性群体的社会地位和经济能力大幅提升相关。

1998年美剧《欲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至今仍是一代人心目中的经典影集。

《欲望》故事围绕四位三四十岁、性格迥异的女性,真实且前卫地探讨女人在90年代社会面对的议题——爱情、性经验、友情和子女教育等,可谓欧美影视站在女性角度说故事一个最成功的例子,更让饰演灵魂人物凯莉·布雷肖(Carrie Bradshaw)的莎拉·杰西卡·派克(Sarah Jessica Parker)走红。

之后受欢迎的女性题材美剧包括2004年《绝望主妇》(Desperate Housewives),2008年《傲骨贤妻》(The Good Wife),以及近年的《致命女人》(Why Women Kill)、《大小谎言》(Big Little Lies)等,不管是现实主义或悬疑品类都让观众津津乐道。

在中国,过去10年围绕女主角成长奋斗经历的《甄嬛传》《花千骨》《武媚娘传奇》堪称经典。但随着政策调整,古装剧屡受限制,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备受鼓励,收视口碑兼具的《欢乐颂》《我的前半生》《北京女子图鉴》等诞生,成为现实主义题材结合女性向作品的成功例子。

新女性题材剧
更贴近现实

来到2020年,“她题材”被推上了巅峰,除了超夯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掀起的“姐姐”热度,新女性题材剧集也大放异彩。

有别于传统女性题材的年代苦情剧或故事围绕女主角成长经历的“大女主”剧,新女性题材剧更贴近现实主义,有时会融入社会议题。

今年播出的《下一站是幸福》《完美关系》《安家》《怪你过分美丽》等,展现现代女性在职场上的奋斗经历;最近掀起不少话题的《三十而已》《二十不惑》《他其实没有那么爱你》以年龄为拐点,讲述女性面对的婚恋、职场和生活等人生命题,可谓新女性题材剧的典型。与此同时,如《危险的她》《摩天大楼》的女性悬疑剧,带奇幻元素的《传闻中的陈芊芊》等女性影视品类,也渐渐走进观众视野。

另一厢,正在筹拍和待播的“她剧集”——《正青春》《传家》《了不起的女孩》《涩女郎》等多达十几部。由亦舒小说改编,刘诗诗和倪妮主演的《流金岁月》7月杀青,80年代电影版由钟楚红和张曼玉主演,故事讲述出身迥异的蒋南孙和朱锁锁一路扶持的友谊。大导演冯小刚时隔25年再执导电视剧,拍的也是女性成长故事,30集都市剧《北辙南辕》上周开机,由王珞丹、蓝盈莹和金晨等主演。

女性自立自强
为创作提供良好基础

由江疏影、童瑶和毛晓彤主演的《三十而已》剧中,三位年过而立的女主角勇于面对工作、婚姻和感情问题,进而蜕变成长。

该剧导演张晓波接受《联合早报》电邮访问时说,女性题材是丰富的话题宝矿,随着女性在社会的地位越来越高,女性在精神需求的消费也亟待获得进一步满足,“这个时代给女性的成长空间比较大,中国乃至世界女性力量发展速度和观念变化都很快,出现越来越多原本女性不能企及的境界状态,为创作提供很好的基础。”

他还指出,由于电视剧的受众大部分是女性,“她剧集”对于女性观众有着“天然的吸引力”。

根据中国云合数据,2019年播出的新剧受众群中,女性观众占比为58.5%,平均年龄为26.8岁。

《三十》编剧张英姬接受本报访问时也说,女性越来越被“看见”、谈论和重视,现在正在进入“她时代”,“最大的推动力来自女性本身更有能量更优秀了,无论在家庭中还是在职场上,都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张英姬不认为“她题材”是昙花一现,尤其现实题材紧贴时代气息。

张晓波也说女性题材剧越来越接地气,更容易引起共鸣,近年不乏收视口碑俱佳的作品,“这是女性剧和综艺的爆发点,而不是达到饱和。”

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杨铮最近指出,女性题材的各类文艺作品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承载和表达,希望今后创作者把准时代脉搏,用新理念提升创作水准,带来更多新的思考。

用新意
化解“她剧集”同质化

张英姬在创作《三十》时反其道而行,明确不写婆媳矛盾、闺蜜翻脸的桥段。

她解释,对于创作最基本要求是“新”,“要写出新的人物形象和时代气息,新的人物关系和事件,所以会有一些明确不想写的东西。”

不过,她也说,婆媳矛盾等桥段不是不够新,只是自己在创作时未找到新的表达,所以就不写了。此外,她秉持“大多数父母皆是爱”的信念,不给三位女主角添原生家庭的伤害,而是放大她们各自在人生不同阶段遇到的困境与焦虑。

至今许多女性影视作品仍离不开婚恋、职场和育儿范畴,张英姬坦言,同质化的问题肯定存在,但并非因为“绕不开”这几个课题。“我觉得作为生活现实里的人,也一定都绕不开婚恋、职场和育儿,这个是落地的真实生活。从创作者角度来讲,可能还是要积极开脑洞,在平衡生活真实和戏剧真实的前提下,尽量写出新意来化解同质化问题。”  至于有待挖掘的女性相关题材还有哪些,张英姬笑说:“40岁啊,据说柠萌影业已经着手在开发了。”

江疏影:
敢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人生大概率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程,并没有哪个特定的数字,可以决定我们奔跑的速度和停下的时刻。”

这句语录出自《三十》中的王漫妮,饰演王漫妮的江疏影在接受本报电邮访问时说,这是她在剧中很喜欢的一句台词,它打破了年龄对于人生的限制,告诉大家不要以年龄、时间长短来衡量自己的价值,“三十而已,三十也并不而已。”

剧中的王漫妮离乡独自到上海打拼事业,在精品服饰店担任高级销售员,是典型的都市“剩女”,对事业有清晰目标,对于爱情不将就。

33岁的江疏影被角色在异乡打拼的经历触动,她说,王漫妮拥有重头再来的勇气,不完美却敢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非常真实。

有一场戏,卖命工作的王漫妮患上急性肾炎昏倒入院,独自在病床上打点滴跟妈妈通电话,挂电话之后,一滴眼泪不自觉地流下。

江疏影说:“那场戏我一次就过了,因为我也有类似体会。在北京,我也是给父母报喜不报忧,那种独自在外地的孤独无依,渴望陪伴的情感特别浓烈。”

她指出,很多“沪漂”(离乡到上海工作生活的人)都能在王漫妮的身上看到自己,她就像是身边真实存在的人,能引起共鸣。

“她综艺”须走向精细化

随着女性影视作品的崛起,女艺人也开始从角色中走出来,展现角色外的人生。

近几年,瞄准女性观众的“她综艺”如《妈妈是超人》《妻子的浪漫旅行》《我家那闺女》《女儿们的恋爱》等涌现,这些综艺节目主要围绕女艺人作为人妻、母亲或女儿面对的重负,有的虽然制播了两三季,但已经略显颓势。直至《乘风破浪的姐姐》6月上线,以独特的视角打破了“她综艺”固有的模式,成功再让女性向的综艺备受关注。

芒果TV真人秀《婆婆和妈妈》通过林志颖和陈若仪、秦昊和伊能静等四组明星夫妻各自带着母亲一起旅行,引发观众对于婚姻、亲情以及代际沟通的思考。制片人单丹霞接受电邮访问时说,以往很多综艺中的女性形象相对较少,更多的是一种点睛之笔的存在,近来“她题材”的喷井现象跟女性群体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与消费能力大幅提升相关。这类作品能贴近女性观众的情感,给予抚慰心灵的作用。“《婆婆》在题材上扣紧这一趋势……当女性观众看这些与她们紧密相关的综艺时,其实也是在看自己。”

不过,单丹霞也指出,同类型节目增多难免会有情感泛滥之嫌,未来如何“转向”和“精细化”,将成为“她综艺”能否长久生存的关键所在。除了主打明星嘉宾,她认为如何更多地反映平凡女性的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摒弃浅显而娱乐的表达,也是摆在“她综艺”面前的一个课题。

艺人在节目中展现不同身份

伊能静参与的两部芒果TV综艺《婆婆和妈妈》《乘风破浪的姐姐》几乎同时播出。

单丹霞说,一般女性身份多样化,从职场新人,到妻子、妈妈或婆婆,在各个阶段会有不一样的角色感悟。

她指出,伊能静于《乘风》展现的是作为艺人完成多年来舞台梦想的精神;在《婆婆》中她则回归家庭生活,让观众看到她作为儿媳、老婆的另一面,两者之间没有冲突。

不同于《乘风》的竞技舞台,腾讯视频去年推出首档女性年龄主题纪实节目《女人30+》。节目邀请吴谨言、张柏芝等分享自己作为成熟女性的焦虑和困惑;7月推出第二季,嘉宾包括任家萱(Selina)、“天王嫂”昆凌等。

上个月迈入而立之年的吴谨言,去年在节目中透露“25岁前想买房,30岁后想租房”的想法,她接受本报访问时说,30岁更清楚坚定自己想要什么,对于事业的“好好演,慢慢磨”目标始终不变,但她现在不愿意用具体规划来束缚或标签自己。她说:“比如几岁要买房,几岁要结婚、生孩子,几岁要怎么样。我觉得没有什么事情是什么年纪一定要做的。”

刚落幕的《乘风》传将拍第二季,自认是忠实观众的吴谨言说,“姐姐”们在舞台上不断自我挑战,打破了大众对于女性年龄的刻板印象,“我觉得这是给所有女性的一种鼓励。有机会的话,我也希望可以尝试去突破自己。”

《三十而已》从10月5日起,每周一至四晚上10时,于佳乐台(新电信Ch502)播出。《婆婆和妈妈》每周六晚上8时,于e乐(新电信Ch11/501)播出。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中国影视综艺聚焦女性题材 “她”霸屏”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