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卖2双袜子判赔偿6000元的“效果”别过于乐观-中国讯息网

对卖2双袜子判赔偿6000元的“效果”别过于乐观

作者:王军荣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06-03 08:52:41

      一个小超市的老板,因为25元卖2双袜子, 结果竟被判赔偿6000元,这可能对超市老板来说,太不可思议了,对于消费者来说,也觉得很稀奇,但从法律的角度看,这本是很寻常的事,因为侵犯到了人家的权益,就要赔偿。 

  超市老板卖的2双袜子是假冒的,结果被浪莎针织有限公司告上法庭,一审结果是赔偿6000元。这对于超市老板来说,太亏了,但销售假货被罚却是一点都不冤。其实,一些超市、小摊销售假货并不是个别。从假货的链条来看,超市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且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他们不销售,假货的“出口”就受阻了,一些超市老板明知道是假货,为了多获利,也心存侥幸却仍然销售不止,现在得不偿失可以说是一个教训。想必以后恐怕是不敢再如此了。 

  销售假冒的袜子被罚6000元,这说明对知识产权的维权,也彰显了法律的尊严。然而,对于能否产生很大的“震慑力”还是不能过于乐观。一方面,这是企业对销售方的维权。可能是因为“恰巧”看到超市在“卖”假货,可能是因为有人举报,但超市销售假货只是最后一个环节,而且销售量也不大,那么其它超市销售假货,为何不将其告上法庭?对于生产假货的厂家为何不告?另一方面告赢一家超市卖假货需要多少成本?维权的路径有多难? 

  假货之所以打而不绝,根本的原因则在于成本太低,被发现的“概率”也不高。因此,也有认为,这家超市只不过是“运气”不好被罚了,其它超市运气好就没事。要追问的是,这家超市难道只卖一种品牌的假货吗?如果卖了,又有多少企业会上法庭告呢?进而要追问的是,如果是消费者造这家超市能告赢吗?维权成本又有多高? 

  毫无疑问,对卖2双袜子被判赔偿6000元的结果,我们持双手赞成,但如果据此以为,以后再也不敢有人卖假货了,那就过于盲目乐观了。要想让假货彻底消除,告赢一家超市是远远不够的。其一,需要提高惩罚力度,25元卖2双袜子被判赔偿6000元,看似够“厉害”了,但如果被罚的数额更大些,则会更好;其二,监管部门如何顺着这条线索,将生产厂家,销售商一网打击,则更具震慑力;其三,维权成本降低,消费者维权变得容易,则很能够促进假货的消失。从目前来看,只让一家超市被罚,恐怕不会收到很大的效果。我们期待强拳出击,期待打击假货有多米诺骨牌效应。

责任编辑:XW139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对卖2双袜子判赔偿6000元的“效果”别过于乐观”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