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决战,气势如虹。然而,据《半月谈》杂志记者调查,有干部反映,在脱贫验收压力下,资料表格填写占用了大量精力。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需要落实到基层。因此,填写必要的表格材料,对于建立一套完备系统的脱贫攻坚资料,当然是必要的。但是,脱贫攻坚决胜绝不是“资料决战”,资料表格不能过多过滥,否则基层干部无法集中时间和精力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第一线。
进入脱贫攻坚冲刺期后,有的地方要求基层干部额外制作一张明白卡,且明白卡的内容不断变化,这种“自娱自乐”的做法,导致基层干部劳神又费力;有的地方扶贫信息系统APP大有泛滥之势,不仅让手机面临“不能承受之重”,还成为基层干部“指尖上的负担”,还有的地方很多资料表册之前已经做了,然而在“一切为了迎检”的导向下,现在重复摸底、填报,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凡此种种,不仅基层干部苦不堪言,许多群众也被弄得云里雾里。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不是喊喊口号、写写材料、填填表格。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扶贫,是得不到群众的认可的。这就要求各级干部真正认识到,扶贫不是整材料,更非“数字脱贫”甚至虚假脱贫,而是要“精准”发力、“实”处着力,引导基层干部重心下沉,把主要精力放在精准脱贫上。如此,才能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脱贫不是填出来的,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明确提出既要严格控制向县级以下发文的数量,又要精减基层向上级报文报表的数量。为此,一方面,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继续紧盯整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放,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标准、严明的纪律,狠刹形式主义歪风,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另一方面,要将问题整改与脱贫攻坚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完成任务的过程,防止整改流于形式,防止以简单“补材料”代替问题整改。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容不得花拳绣腿。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和暴雨洪涝等,对部分地区的扶贫产业项目和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冲击较大,亟须扶贫干部应对。因此,一些不那么必要的表格、资料填写等工作,应该尽量减少,让扶贫干部腾出更多的时间,将精力放在调整受到疫情和自然灾害影响的产业项目上,确保贫困群众切实享受到脱贫攻坚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