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综指发布至今快30年了,配合资本市场改革迎来大修;代表科创板的“科创50”指数也在上市一周年之际发布,市场优化同时,也可见监管层对新兴产业的重视,看好A股市场后市的表现。
最近10年,上证指数表现弱於沪深300、中小板、创业板。数据显示,近10年上证指数的涨幅仅为18.08%,远远落后於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的52.02%、56.39%,更是大幅落后於创业板指数的131.88%;仅略高於深证成指的17.07%。上证指数也被指其表现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完全匹配不上,2000年到2020年,GDP增长了10倍,而上证指数只涨了50%。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上月底撰文坦言,近年来上证综指表征性不够理想,股指与名义GDP规模的联动性不够理想。
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昨日表示,近期关於资本市场改革的消息很多,科创板50成份指数行情将於7月23日正式发布,证监会发布创业板改革并试点註册制相关制度规则,全国股转公司公布首批启动公开发行的新三板拟精选层企业,这些都表明,一个权益投融大时代呼之欲出,看好后市A股表现。
和君资本资深策劃师禚晓龙分析,上证综指编製改革的意义在於:体现国家对资本市场的重视与呵护,未来配合完善退市制度,A股指数“长牛”可期;此外,加剧上市公司两极分化,新的编制体系下优质企业权重可能上升,垃圾企业权重降低甚至被踢出指数,前者更受资金青睐,后者逐渐被市场抛弃。
一位不愿具名的证券界人士受访表示,在不久的将来,上证指数也将代表我国的新兴产业了。他指,表面上看,市值排名前十的三个月内就能纳入,似乎能编进去该指数的科技企业不多,但像BAT(百度、阿里、腾讯)、中芯国际(已过会科创板)、美团、京东、拼多多等此类在美股港股上市的超级大盘股,几千亿的市值,只要回来上市,很容易就能被编进上证指数了。他认为,放在大周期来看,新兴产业才是成长行业。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认为,此次上证指数修改顺应民意,初步解决了炒新、炒小、炒差所带来的偏差,同时也将会更加真实反映中国经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