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洗手应成“人生第一课”-中国讯息网

勤洗手应成“人生第一课”

作者:严奇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0-06-02 19:29:34

  “掌心搓掌心、手指交错搓掌心、两手互换搓手背……”进入教室,和平里第四小学老师正在教学生们“七步洗手法”。此外,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还进行了课间休息、如厕接水等关键环节的演练。据媒体报道,这是该小学的“开学第一课”。(《新京报》6月2日) 

  看到如此轻快的洗手语调,令人不禁想起在幼儿园便教授的《洗手歌》:“进屋洗,饭前洗,手背洗呀手心洗,肥皂搓搓来清理,养成习惯靠自己......”。除了和平里第四小学,在全国各地,有不少中小学的“开学第一课”便是教导学生“七步洗手法”。然而,“七步洗手法”与其说是“首课”不如说是“补课”。 

  当前,受新冠疫情冲击,“如何养成公共卫生习惯”成为公众关注的话题。可以看到,“七步洗手法”在疫情期间也得到了迅速的传播和推广。可事实上,早在2012年发布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便有要求:“培养儿童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应当用肥皂、流动水洗手......”。眼下中小学的推广,似乎“晚了一点”。 

  倘若,孩子们从幼儿时间便养成勤洗手会洗手的良好习惯,想必现在也不需要耗费大量的教学资源指导中小学生如何洗手。如此“自然而然”的生活习惯,更不会成为一类“新闻”受媒体报道。从“幼儿园便懂”到“中小学才懂”的差距很大,婴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能避免成长期间诸多卫生健康风险。 

  去年,一部纪录片《他乡的童年》引起不少家长的讨论。其中,日本幼儿园内,孩子们独立洗手、善于洗手的细节也 值得我们许多人反思。帮孩子们穿衣戴帽、洗澡洗头、洗手洗脚不是家长的责任,而是孩子自己的责任。在培养青少年公共卫生意识方面,我们还有许多的课要“补”。 

  培养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既要下至上学起,也要由上至下传导。试问,有多少人成年人是经过疫情之后,才学会和坚持“七步洗手法”的?保持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社会的事情。而培养好下一代的公共卫生习惯,也是为下下一代的成长提供健康动力。培养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必须抓早抓小,且成年人应当做好孩子们的榜样。 

  希望,在不久的未来。“勤洗手、会洗手”不仅仅是中小学的“开学第一课”,也是孩子成长的“人生第一课”。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将会是我们国家的文明底色。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勤洗手应成“人生第一课””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