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住建厅在精准脱贫“农村危房改造回头看”专项行动中部署工作草率,2个多月时间内先后4次发文更改工作要求、表格内容和上报时限,令基层无所适从,加重基层负担;在没有深入调研、没有充分征求基层意见的情况下,照搬照抄其他地方做法,印发农村危房改造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工作程序环节繁多,基层工作人员理解困难、难以落实,导致危房改造工作花钱多、推进慢、效果不佳,干部群众反映强烈。(5月7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
陕西省住建厅因扶贫中形式主义被问责,这是扶贫中形式主义中的一次曝光。脱离实际、推脱责任、加重基层负担、阻碍脱贫进程,连锁作用下,扶贫中的形式主义呈现出的丑态和恶劣让人感觉问题的严重,根治问题之迫切。
从确定全面脱贫目标之时,即明确反对形式主义的扶贫,后续中还三令五申下发文件明确反对形式主义扶贫,高压态势下,陕西省住建厅的形式主义扶贫仍然存在,不能不说,形式主义根深蒂固。
加快推进全面脱贫,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从政策制定、落实、考核,本身就是“运动员和裁判员”集于一身。在这种情况下,上级部门推进扶贫的行为一旦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下级部门就很难发挥监督作用,矫正这种扶贫,效果也不理想。
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扶贫中的形式主义,牵动了基层扶贫的效果。政策制定朝令夕改,制定措施标准难以把握,根本不适合农村实际,这样的扶贫,充其量就是“概念扶贫”,没有一点儿责任感,更是与真脱贫、脱真贫背道而驰。
不管是哪一层级搞形式主义,都会带动连锁反应,最终受连累的都是贫困户本身。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加强全面脱贫督导,就是坚决解决扶贫中的形式主义,坚决推动真扶贫、扶真贫、精准扶贫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陕西省住建厅因形式主义的扶贫被问责,也给参与扶贫的各层级、各单位再次敲响了警钟。在扶贫过程中,扶贫措施不过硬、弄虚作假、形式主义,问责就强硬、真刀真枪,让在扶贫中心存侥幸心理的人幻想落空。
全面兑现年底前全面实现脱贫目标,这个目标不会变,标准不降低,靠的是各地在扶贫工作中有过硬的举措、务实的作风,在干群联动中,真正拔穷根、挪穷窝、铲穷业。不断强化扶贫单位、扶贫人员的工作责任,不断突出扶贫政策的“存活率”,提高政策与脱贫任务的适配性,真正让政策起到催化作用,关键是要把责任关口全程化、关口前移,避免事后问责的被动局面。
当然,也应该避免问责的泛滥。需要分清主观失误、认识不到位还是主观故意、无视责任的区别,让敢于担当、善于推动扶贫工作的干部,真正在扶贫过程中让群众受益,以责任利剑制止住不负责任的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