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特稿:首脑抗疫女更强?-中国讯息网

国际特稿:首脑抗疫女更强?

作者:中国讯息网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0-04-26 21:43:53

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肆虐全球,各国领导人应对危机的能力也摊在世人面前。在抗疫紧要关头,有好几位女领导人扛起大任表现出彩,反倒是雄赳赳的男领导人在病毒面前变得渺小。难道女性特质更能克病毒?

德国、新西兰、丹麦、挪威、芬兰以及冰岛,这六个国家的共同点是:女人当家,也是冠病疫情防控较好的国家。

这或许不让人意外。以刚柔并济的特质来说,女人其实具备男人所无法比拟的天生领导者优势。在一般情况下,柔性特质能发挥的空间不大,但遇上全方位攻击人类身心灵的世纪大病毒,女人愿意聆听和助人解决问题的特质,可能比男人更能妥善处理危机管控。

德国总理默克尔个性刚毅冷静,新西兰总理阿德恩具母爱魅力,两人相差26岁,风格也不一。但在疫情当下向全国人民讲话时,句句穿透人心,信息清晰明了,大大稳住民心。

北欧四个国家丹麦、挪威、芬兰和冰岛的女领导人也各有特色,有的走高科技防疫路线,有的向小朋友温馨喊话,有的动用网红传达信息。

42岁的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去年6月才上任,在丹麦还未出现冠病死亡病例之前就果断落实社交距离措施。

在本区域,台湾和香港都是女人领军,这两个地区的疫情也控制得比较好,尤其是台湾。

虽不是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台湾早在武汉封城之前就迅速反应,启动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开始筛检入境者。据《美国医学会期刊》(JAMA)撰文,冠病未升级为大流行病之前,台湾今年1月至2月间已做了124项超前部署。

女人当家抗疫有方,让人想起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如果当年希拉莉打败特朗普登上总统宝座,当下山姆大叔抗疫作战的惨况会不会改观?

冷静刚毅:德国总理默克尔

这位权力最大的“欧洲大妈”有着不平凡的成长经历。1954年出生于西德汉堡,三个月大随家人迁至东德。

成长于柏林围墙隔开东西德、共产党统治之下的东德,默克尔知道活动自由受限制的难受。

因自身经历,她向德国民众宣布实施社交隔离措施时,多了同理心。民众也相信,她在维持社会安全、个人隐私与自由之间能把握好分寸。

默克尔说:“对像我这样的人来说,行动自由是千辛万苦争取到的。唯有当限制自由是绝对必要时,才能给这个决定提供合理支撑……在一个民主国家,限制人们行动的措施不能贸然启动,也必须是暂时的。但现在,我们必须行动起来才能挽救生命。”

65岁的默克尔执政14年鲜少接受媒体采访。这是她第一次在新年献词之外发表电视演讲。她说事实、讲道理,不把矛头指向任何人,以平稳的语调说明疫情的严重性。

科学家身份加强说服力

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政治学院学者宾特(Marco Buente)在回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默克尔讲话的语调很平和,这反而加重危机感,德国民众清楚意识到情况有多严重,也相信她领导的方向是正确的。”

宾特说,默克尔不只早早跟德国民众说明情况,她也借助专家和科学证据作为政策依据,特别是深得她信赖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的专家。

事实上,默克尔本身就是科学家。她头顶物理学硕士及量子化学博士头衔,具备科学家的冷静思维,在向德国民众讲述疫情变化时,连小数点差异也不放过。

“我们做了模型观察,现在正处于传播率‘1’的阶段。也就是说,平均一人可能传给另一人。如果是一人传播给1.1个人,那么到10月,我们的医疗系统承载力就会去到极限。如果是1.2,平均每个人传播给多20%的人,那7月医疗系统就透支了。如果是1.3,6月就不胜负荷了。”

网友点评:“领导人是科学家,帮助很大。”

抗疫奏效,当然不全靠默克尔一人,德国健全的医疗体系应记上一功。德国的冠病死亡率约3.71%,在欧洲病例破万的国家当中属于较低的,仅高于奥地利的3.5%,关键在于尽早确诊、赢得治疗时间。根据4月初数据,德国每周检测量在50万次左右,即使症状轻微的人也不放过。

随着疫情平缓,德国本周开始逐步解除“封锁”,5月4日允许中小学逐步复课。

危机处理高手:新西兰总理阿德恩

新西兰女总理阿德恩是演说高手,也是危机处理高手。去年克赖斯特彻奇(基督城)爆发回教堂枪击案后,阿德恩牵动人心的演讲为她赢得喝彩。

面对疫情来袭,阿德恩毫不拖泥带水。早在新西兰只有六个确诊病例时,她就宣布3月20日起所有入境者一律隔离两周;五天后再下一记全国封城一个月的猛药。

突如其来的决定震惊全国,但阿德恩富同理心的演讲迅速安定民心。她用清晰有力的语言向新西兰人民传达一个重要信息:“待人以善(Be Kind)。”这个标语已成新西兰多个广告牌主角。

在封城的头一晚,阿德恩穿上运动装做面簿直播向民众问好。“我想要快点上网问候大家,接下来几个星期,我们要准备窝在家了。”

一个网民说:“谢谢你,像是妈妈在我临睡前在床边说悄悄话一样。”

阿德恩也时不时与网民分享生活点滴,如教导快两岁的女儿自己如厕。

有望率先消灭病毒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公共卫生系教授贝克说,阿德恩果断和人性化的领导风格,是国家能快速落实隔离措施的主要原因,当别国还把冠病当流感应对时,阿德恩已决定封城锁国。

抗疫走在别国前头,新西兰也有望率先完成重任——消灭病毒。

阿德恩本周宣布,明天起放宽部分限制,从第四警戒降至第三警戒,让部分经济活动重启,如建筑、制造业和林业。

39岁的阿德恩很早就接触政治,大学毕业后曾在新西兰前总理克拉克和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幕僚班子中工作。她的名气原本不算响亮,主要靠电视辩论的直率敢言作风赢得支持,有舆论担心她徒有架势而无真本事。

逆境最考验一个人的领导能力。两次袭击——恐怖袭击和冠病袭击都证明,阿德恩刚柔兼具的领导力经得起考验。

学者:抗疫表现好 女性特质发挥作用

根据联合国数据,全球有152个国家通过选举产生国家领导人,当中只有10位是女性。

在冠病肆虐下,女人当家的国家和地区防疫出色,部分由男人掌舵的政府表现逊色,莫非女性特质更能有效克病毒?

以性别评断能力不妥当

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政治学院学者宾特回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以性别来评断国家领导人的能力不是太妥当,因为奥地利是欧洲抗疫最出色国家之一,33岁总理库尔茨(Sebastian Kurz )是很有领导能力的男士。

但宾特同意,当民主国家面对危机时,女领导人的特质能发挥一定功效。

“多元化和对抗性是民主国家的本质,民主社会需要一个平和、良善且让人信服的领导人去引导全民一起向前走。在这方面,女人或许比男人更能领导国家渡过危机。”

价值优先顺序 男女领导人不同

自由亚洲电台引述台湾女权运动工作者、励馨基金会执行顾问纪惠容说,一般女性政治领导人的价值优先顺序与男领导人不同。男人很早就学会一些政治游戏,尤其是政治人物,所以他们考量的东西不单纯,包括经济利益、选举、个人声望等,而女性正好相反。

“女性会比较诚实面对她要解决的问题,她要处理事情的优先次序,她的抉择以生命为优先、以人为优先,她们会很在乎国民的健康,就是有点像母亲在照顾这一个国家。”

性别二分法失焦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政策研究所社会研究室高级研究员彭丽珊回复《联合早报》询问时说,不赞成将领导人的能力做性别“二分法”,焦点应放在他们如何努力向上。

但她指出,女领导人要照顾的面向确实比男领导人多,包括改变人们对性别特质的既定印象,以及外界总喜欢打量女领导人的外表、沟通方式和领导风格等。难能可贵的是,女人还是能在“男人帮”中突围。

“在这个男领导人远多于女领导人的世界里,我们看到很多出色的女领导人,出色的男领导人也很多,但不出彩的也有。”

北欧女首脑抗疫方程式:果断+爱心+科技

北欧五国当中,只有瑞典由男性领导。就那么巧,瑞典首相勒文摒弃封锁策略,导致国家陷入疫情重危,死亡病例是邻国的近10倍。其他四国女将手脚快,早早部署抗疫。  处事果断的弗雷泽里克森是丹麦有史以来最年轻首相。她早早就下令封城,使丹麦成为继意大利之后,第二个封城的欧洲国家。因为动作快,丹麦也是首个让小学生复课的欧洲国家。

当看到邻居瑞典采“佛系”抗疫法,弗雷泽里克森警告民众别去瑞典滑雪,同时授权警察向10人以上活动开重罚,偷窃免洗手液的移民将被驱逐出境,丹麦人可被判坐牢。

作风干练的弗雷泽里克森也有轻松一面。当地电视台在封城期间举办“大家唱”活动,她在面簿上挂出自己边洗碗、边唱歌的视频,展现与民共进退的精神。抗疫得当让这位女首相的民调飙升40个百分点。

34岁芬兰总理马林(Sanna Marin)爱玩社交媒体,她知道要战胜病毒不能单靠传统媒体,于是找来网红传递抗疫信息。

芬兰抗疫成效不错,截至昨晚的死亡病例低于200起,马林的支持度则升至85%。这位全球最年轻总理有非传统的成长经历,她来自同性恋家庭;未婚先孕还在社媒上记录怀孕历程。

挪威首相索尔贝格(Erna Solberg)是个替孩子着想的大妈,特地召开一场面向小朋友的记者会以安抚他们的情绪。她告诉孩子:“这么多事同时发生,害怕是正常的。即使学校有病毒,大家都会好好的,爸妈如果染病也会好好的。”

人口仅36万的冰岛在总理雅各布斯多蒂尔(Katrin Jakobsdottir)带领下,免费为全部国民做检测并实施精密追踪系统。有科技为后盾,冰岛没采取封城措施,但禁止超过20人聚会。

美英难兄难弟

在这场横扫全球的冠病危机中,美国和英国可谓难兄难弟。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英国首相约翰逊都属于“怪咖”型阳刚大男人,但在病毒面前,男子气概似乎无用武之地。

维多利亚鼎盛时代的“日不落帝国”犹如刹不住的夕阳西沉;曾自诩为“世界警察”的美国老大哥则只想着“美国优先”。

刚愎自用 特朗普难辞其咎

特朗普起初不把冠病当回事,甚至称美国疫情已“受到控制”,白白浪费抗疫黄金时间。在意识到情况危急后,他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但继续跟传染病专家福奇唱反调,也一再和民主党籍纽约州州长科莫隔空交锋。

有舆论指出,美国防疫一团糟,特朗普刚愎自用、拒听专家意见难辞其咎。选举年遇上世纪病毒,特朗普似乎更关心经济数据漂不漂亮,而不是疫情会造成多少人死亡。为转移视线,他还试图将疫情政治化,左批世界卫生组织应对不力,右骂中国隐瞒疫情数据。

德国学者宾特指出,美英都有政治人物想将疫情政治化,“德国完全没有这种问题”。哪一国抗疫更有效,一目了然。在疫情当下玩政治,牺牲的只能是无辜性命。截至昨晚,美国确诊病例仍居全球之首,有5万多人死亡。

约翰逊成为英国特朗普

跟特朗普“金毛狮王”造型雷同的约翰逊特别重视对外打造强人形象,但偏偏成全球首个染疫国家领导人。

《星期日泰晤士报》本月20日刊出《梦游38天直至英国跌入灾难》的文章,爆料指约翰逊在疫情初期五次缺席紧急会议,流失五周抗疫时间。尽管英国政府出面反驳指控,但官方抗疫迟缓已成众矢之的。

截至昨晚,英国已有近2万人死于冠病,有专家预测,最终死亡人数可能多达4万人。

英国政府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度提出具争议性的“群体免疫”。批评者认为这无异于赌博,弊远大于利,赞成者认为这有助于实现疫情“错峰”,避免医疗资源崩溃。

约翰逊立志成为“当代丘吉尔”,无奈被冠上“英国特朗普”称号。丘吉尔带领英国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成为英国最伟大首相之一。约翰逊是21世纪英国最具争议政治人物之一,他能否带领国家走出病毒的黑暗世界,还是个未知之数。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国际特稿:首脑抗疫女更强?”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