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病19是当前人类面临的前所未有的疫病,但它是否是个扭转气候变化危机的契机?如果是的话,这样的交换是个悲剧。
冠状病毒的疫情远未有消退的迹象,而且极可能会拖上一段不短的时间。全球多数国家政府下令民众没事不要出门,禁止本身国民出国,也禁止外国人入境。
禁令之下,加上恐惧心理,人们留在家中成为习惯,消费市场萎靡不振,各行各业哀鸿遍野,不同领域活动停顿。从已知数据来看,一场经济大衰退即将到来。
冠病重灾区呼吁人们尽量不要出门,减少人与人之间近距离的接触,已被认为是减少病例增加的最好方式。这就是近来新闻报道中常见的抗疫术语“压平曲线”(flatten the curve)。
就在封城、锁国、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或灾难区、全民禁足令、限足令、自我隔离、居家通知、边境管制等措施下,人们的日常消费大减,许多商业活动停止,工厂停产,风景区关闭,飞机停飞。虽然地球照样转动,但近年来严重受到污染和破坏的大自然,突然之间得到了喘息的空间,各类垃圾减少的数量很可观,空气质量也显著改善了。
以重灾区中国为例,商店关门歇业、建筑工地停止施工、工业部门暂停生产,电力需求和工业产出远远低于平时的水平。中国在2月的第三和第四周,全国二氧化氮(NO2)空气污染水平,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6%;二氧化碳(CO2)的排放量也减少四分之一。
美国太空总署(NASA)所公布的卫星图片,也显示冠病来源地中国武汉,在上个月的二氧化氮排放量显著下跌。二氧化氮通常是由汽车、厂房及火力发电厂产生,是易溶于水的有毒气体,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对人的呼吸道损害极大。
疫情最严重的欧洲国家意大利,自3月10日起封城后,游客人数大减,旅游胜地水乡威尼斯运河变得清澈,可以看到水中游动的鱼儿和沉在河底的垃圾,足见旅游业虽称为无烟囱工业,但污染是真实存在的。其他国家的多个大城市,也因限制民众行动和车辆的行驶,空气质量出现大改善。
如此前后变化,显示人类的行动和环境污染的关联性。要生活在一个较干净的地球,却必须以暴发可怕的病毒疫情,失去一部分人的生命,让大部分人感到恐惧换来,代价不可谓不大。
病毒仍在地球绕圈、扩散、蔓延,全球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还在增加中。以人类暂时停止各种活动,大范围牺牲经济增长,让地球喘一口气,这种交换方式所引发的后果,有许多我们应该思考的地方。
冠病病毒的出现告诉人类什么?人类的生命是脆弱的,不堪一击的,如果冠病成为季节性传染病,病毒传出去后又倒传回来,或是今后会一直存在,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外界还在猜测中国疫情的真实情况,而中国三个月内控制疫情取得的成就,舆论最近大力甚至过度宣扬国家抗疫体制优势。如今武汉松绑,人潮回流,疫情再暴发的隐忧仍在。病毒在全球转完一圈,会用多久的时间?最后是世界一些国家或城市成为废墟,经济崩溃已经没有国界可言。
让经济活动停摆来控制疫情,值得吗?数万人丢失生命的代价,如何衡量?当更多人确诊感染病毒,各国医疗体系肯定不堪负荷,由于无法拯救所有的人,最后可能要被迫做出残忍的决定:谁该被救?
隔离区的空气质量大有改善,专家说,长期难以维持,因为生产作业和消费不可能继续停顿。人类会设法消除病毒,回到过去那样的生活方式。
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在渡过冠病病毒病发高点后,在许多难题待解下开始复工复产。欧洲航天局(ESA)刚发布的卫星图显示,中国的二氧化氮排放量又开始提高了。
冠病19是当前人类面临的前所未有的疫病,但它是否是个扭转气候变化危机的契机?如果是的话,这样的交换是个悲剧。当确诊病例及死亡人数还在不断增加时,这场世界第二次大战以来人类所共同面对的最严重危机,会对已遭破坏的地球带来什么改变?这确实难以猜测,然而教训肯定也是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