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当美国处于战争状态时,选民不愿更换总统,这是一个传统。现在,白宫上下都开足马力,配合营造特朗普战时总统的形象。因此,接下来所有重大决策的利好,都必须是特朗普亲自过问下取得的成绩,一切荣耀都归于他。也就是说,如果特朗普能做出一些漂亮的动作,他的支持率有望在“聚旗效应”下上升。
欠缺领导力,没有同理心。美国总统特朗普危机应变能力的差劣,在冠病疫情下展露无遗。
但进入3月,疫情迅速发展不但给了特朗普借“战时总统”的身份将功赎罪华丽转身的机会,也扭转了选举形势,把民主党对手给边缘化了。
特朗普如今试图以救世主的身份,救疫情、救美国、救选情,也救自己。
3月18日,在宣布启动《国防生产法案》后,特朗普给自己戴上了战时总统的帽子。
据说是高人指点:当战时总统胜选蝉联的机会很高。
启动国防生产法案,首要目的是集中生产资源,补充美国防疫的供应链,减少死亡人数。
除此之外,政府订单还可以创造就业岗位。根据最坏的估计,美国失业率可能达到20%,这么一来特朗普竞选连任的希望将化为泡影。
对于一向以经济增长和股市为荣的特朗普,这似乎是首要工作。按其逻辑,如果能在11月选举前让经济回暖,失业率回落,他就会当选连任。
在历史上,当美国处于战争状态时,选民不愿更换总统,这是一个传统。
现在,白宫上下都开足马力,配合营造特朗普战时总统的形象。他的竞选团队也希望利用战时总统的新战略,最快在下周推出一系列广告。
因此,接下来所有重大决策的利好,都必须是特朗普亲自过问下取得的成绩,一切荣耀都归于他。也就是说,此次疫情重创之下,如果特朗普能做出一些漂亮的动作,他的支持率有望在“聚旗效应”下上升。
疫情加剧迫使美国两党取消各种大中型造势会和登门拜票,竞选模式也得重新设计。
尽管特朗普不能再举行喧闹的群众大会,但他正在享受他最熟悉的媒体光——白宫每天的电视简报会,独占镁光灯聚焦。
自从3月13日起,特朗普取代了副总统彭斯,亲自主持白宫新冠疫情记者会。他很享受这样的曝光率,并对简报会收视率不输真人秀沾沾自喜。
疫情危机给了他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全国平台。但据美联社报道,特朗普在简报会上的表现,活脱是个“作秀总统”。每到下午5时过后,特朗普就会上场,基本上会讲上一个小时,最长的一次是23日,他从6时开始讲到8时还喋喋不休。然而,物极必反,除了亲白宫的福克斯新闻台之外,美国四大有线电视台已全部切断记者会直播,原因是记者会不再为公共健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华盛顿邮报》记者评论说,特朗普的记者会成了他每天吸引观众的舞台,在人们迫切需要生死攸关的信息时,疫情简报提供的却是抨击媒体,夸大其词的信息。
保守派新闻网站“The Bukwark”社评称他是个“刻薄小器的总统”(The Petty President),缺乏同理心和言语粗暴,是“危机关头最要不得的人选”。
科莫言之有物稳定人心 与特朗普形成强烈对比
与特朗普成强烈对比的是民主党人、疫情重灾区纽约州州长科莫。纽约州3月初通报州内首例确诊疫情后,科莫随即超前部署,行使行政权调动国民卫队、增加病床、要求州民留在室内,甚至推出政府自制的洗手液。
每天上午11时,他都会召开例行简报会,他不废话,有同理心、有透明度,为广大民众更新疫情,稳定人心。
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系教授夏皮洛告诉法新社:“他的表现真有总统级风范。”
最重要的是,由于他言之有物,各家电视台都继续直播他的记者会,这也成为我每晚必看的电缆电视新闻单元。听他列举实例数落特朗普如何无能和缺乏同理心,尤其痛快。推特上周甚至出现“#科莫当总统”的主题标签,可惜为时已晚。
民主党线上办竞选活动 专家:效力大打折扣
另一边厢,民主党幸存的参选人正绞尽脑汁刷存在感。法新社以“隐身人”来形容被边缘化的前副总统拜登。
拜登和参议员桑德斯都在积极尝试通过网络直播来跟选民互动。
拜登就在自家的地下室里搭建了一个临时的演播室,通过网络直播向民众讲话。
桑德斯则在家里举办网络直播的“炉边谈话”,回答民众的留言。但一些竞选专家认为,将竞选活动从线下搬到线上,效力大打折扣。
特拉华大学政治学教授瑞德罗斯科说:“使用网络竞选所面临的挑战是难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乔治华盛顿大学媒体教授塞斯诺说:“网上竞选从传统意义来说无法帮助到他们。因为参选人最重要的是凸显一种势头,大量的人潮、越来越多不断增长的人群、兴奋的人群,因为这样的人群可以自我壮大声势。没有人群就达不到这种效果。”
特朗普虽没举行任何线上竞选活动,但在疫情危机下,身为总统的他获得了更高的关注度,他每天在白宫新闻简报室举行的疫情记者会,让他在竞选中更占优势。
塞斯诺说:“在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候,他试图强调他战时总统的角色,来将焦点集中在自己身上。他拥有天字第一号讲坛。所以他占据优势,这种优势不会消失。”
瑞德罗斯科则说:“民主党面对的一个明显劣势,就是当你在客厅或者壁炉前竞选的时候,你很难挑动起选民的兴奋和热情,而兴奋度对任何竞选而言是很重要的。”
看样子天时地利人和都站在特朗普这边。但也有专家指出,相对于前几任战时总统,特朗普在聚旗效应下取得的支持率上升并不显著,存在不确定性,不会持续太久。
最新民调显示,拜登的选情并未因曝光率减少而受影响,如果特朗普再不好好利用战时总统的优势做出好成绩,既无法振兴经济又无法把死亡人数控制在他所说的10万人以内,那只能怪他夸夸其谈死性不改,捉到鹿不会脱角。
疫情下的“聚旗效应”
欧美国家的冠病病例持续增加,疫情之下多国首脑的支持率都呈现上升之势。
根据美国“晨间咨询公司”最新调查,自世界卫生组织3月11日宣布疫情为大流行之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首脑的支持度都在攀升,升幅不一。
尤其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和英国首相约翰逊一开始的抗疫工作做得很烂,但近日他们的支持率一度创下任期内的最高纪录。
原因何在?
连向来被批为对平民百姓缺乏同理心、态度傲慢轻蔑而支持率一度跌剩23%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因疫情扩散,在16日晚发表战争状态演说之后,支持率两年来首次突破50%,比前个月上涨了13个百分点。
美国政治学者穆勒在1970年代提出的政治概念“聚旗效应”(Rally ‘round the flag effect)可以解释,即每逢危机或战争,美国总统的凝聚力都会提高,支持率随之上升。
分析:“聚旗效应”未必持久
盖洛普的数据显示,反恐战争打响后,小布什总统的支持率从51%飙升至90%、发动海湾战争的老布什总统的支持率也从64%升至82%、珍珠港事件使罗斯福总统的支持率从72%升至84%,并拿下第四个任期、古巴导弹危机时,肯尼迪总统的支持率从61%升至74%。
《纽约时报》分析,重大国家危机之下,总统都容易收获激增的支持率,但效应未必持久。1979年伊朗扣押美国人质时,卡特总统的支持率几乎翻倍,不过随着人质危机持续一年多,卡特的支持率迅速下降,最终连任失败。老布什则因经济搞不好而无法连任。
3月24日公布的盖洛普数据显示,从3月初至下旬,特朗普的支持率从44%升至49%,达到任期内最高。
但必须指出的是,聚旗效应在特朗普身上的作用不及前几任美国总统。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研究员刘卫东表示,特朗普的支持率只是小幅上升,存在不确定性,不会持续太久。
民主党参选人拜登说:“特朗普的支持率上升是典型的美国人反应。”言下之意,不足为惧。
事实上,在最新民调中,特朗普的支持率不及拜登。福克斯新闻网3月30日报道,拜登的支持率仍领先特朗普九个百分点。同样,英国首相约翰逊最早抛出的半调子群体免疫策略受质疑,但他的支持率在3月中旬达到上台以来最高的52%。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副所长田德文认为,约翰逊支持率升高体现了聚旗效应。约翰逊一开始不采取强制性的封锁手段,很大程度上可能是无奈之举,存在体制方面的原因,之后约翰逊本人感染病毒,选民产生同情心和同理心,这也为他赢得一些支持。
关于形成聚旗效应的原因有一种说法是危急时刻,美国人把总统视为民族团结的焦点,反映了面对危机时团结在领导人背后的心态。但民意归民意,英美抗疫做得如何,学者心中有数。
日裔美国学者福山就提出独到的见解,他说:“看来许多民主国家的领导人出于各种各样的压力,而在淡化疫情的危险,不论是为了避免伤害经济,还是保护他们个人的利益。”
福山直指民主制度的弊端,即民主制度可以恶化成“民粹主义”,政客为保民望,争取当选连任,投民众之所好,人民短视不想承受痛苦,不想封城,政客不会去做。领袖行动犹豫,不以救命为先,又想保经济,又要无痛,结果政策延误,死得人多。
正因如此,特朗普在过去两个月一直没做好防疫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