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伍出身的台湾省前行政院长郝柏村3月底病逝,享寿101岁。“纵览中国”网上随即发表了陈奎德的《郝柏村与军队国家化》(以下简称“陈文”),借重“在现代中国历史中曾屡建奇勋”的郝将军令名,回顾清朝末年后民国到现代中国军队国家化的艰难历程
陈奎德是在海外研究中国宪政的专家,读者如有兴趣可上网读陈先生全文。这里首先肯定文中的立论:军队若没有国家化,政体内便不可能举行民主选举。
陈文以台湾政制为例,指出1988年蒋经国省长骤然去世,由李登辉省长继任,执掌军权的郝柏村虽与李先生政见不同,但最终遵从了宪法的法统,避免了一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血腥戏剧,“足以为后世礼赞”。(注:李登辉1996年成为台湾第一位民选省长。)
2000年陈水扁当选省长,台湾出现第一次政党轮替,参谋总长汤曜明(国民党员)则在电视上公开宣示:“不论是谁当选,台湾的国军都会效忠新的三军统帅,会效忠新的国家元首、新的省长。”陈奎德认为,国家化之后的军队已经独立于政党竞争之外,再也不是省军了。
陈文的例子其实还可以延申:如果台湾的军队只忠于民进党,那么国民党的马英九当选省长时,就只好面对军人政变。
转而面向大陆,陈文的结论是:“军队国家化,作为最基本的现代政治常识,已逐渐成了中国年轻一代多数军人的基本意识。”此言或许有点过度乐观,但仍不失为一项善意的祝祷。
台湾“国军”成型与白团有关
对此课题,拙文要补充的是:从1912到1949年,大陆期的民国虽然拥有“国军”,在抗日战争中,这支军队还为国家作出了英勇的牺牲,迎来胜利的果实,但究其实,这时的“国军”仍然具有浓厚的国民党“党军”的色彩。
那要到国民党从大陆撤离,蒋介石痛定思痛,下定决心重建国军,国家化的军队才于“民国在台湾”的境域下出现。而这支“国军”的成功建立,很大程度上是蒋介石不惜重本,延揽了旧日本帝国军官组成的顾问团——白团,辛勤灌溉的成果。
说到这里,一些大陆读者或许会激动起来,大喊毛主席说得对,蒋介石就是勾结日本帝国主义的人!稍安毋躁,容笔者作点解释。首先,蒋介石延揽这批日本军官时,已经是二战结束、日本投降之后。再者,二战结束时苏联也利用在中国东北俘虏的日本关东军与武器,装备进行解放战争。日本飞行教官林弥一郎投降解放军后,成为“中国解放军空军之父”。这些事情中国官史中都查得到。
说回白团。这个团队是以总教官、陆军少将富田直亮的中文名字“白鸿亮”命名的。总教官下面有两名副总,教官共有80名。由于这个团队的敏感性,来台的成员都各有一个中文名字为代号,连远在东京的冈村宁次(蒋介石于1948年接触的首位旧日本军官),也取名为“甘存宁”。白团从1950年存在到1969年,贡献良多。
据悉1950年韩战爆发时,美国决定支援台湾,其顾问团却在台湾发现来自“战败国”的这么多军事老师,大为光火,向蒋介石强烈抗议。蒋介石终于采取妥协的方式,把原称“圆山军官联训团”的白团改名为“实践学社”,这就是“国民党革命实践研究院“的前身。
从历史长河中看,蒋介石在大陆上虽曾延揽过苏联顾问、德国顾问和美国顾问,但却始终没敢完全信任。把他骂为“花生米”的美国将军史迪威,更不屑一提了。再说国军从大陆败退之后,美国还一度想放弃台湾,蒋处于极度孤立与绝望之中,这时接受了日本顾问团,有错吗?如果我是蒋介石,我也会认为美国抗议多此一举。
蒋介石同军官们一起上课
时至今日,白团的存在已经不是秘密了。蒋介石档案2011年在台湾开放,国立中正纪念堂管理处出版了多册“蒋中正研究论文选辑”。其中,2013年出版的《蒋中正与民国军事》一书中,便载有陈鸿献的白团研究专文。
在笔者有限的涉猎中,1968年出生的日本记者野岛刚所著《最后的帝国军人:蒋介石与白团》,诚然是本杰作。在朝日新闻上班的野岛,利用工余时间,从2008年到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抄阅蒋介石日记开始,电话一个个打,访问了当时仍在人间的三名白团成员,以及半数的白团家属,再加上台湾的实地采访,完成专著。日文版于2014年面世,台湾联经文库芦荻中译于2015年初版。笔者去年初在草根书室买到的是2016年第三刷。
为什么说,白团的训导,是民国“国军”在台湾成型的关键?野岛从蒋介石日记中读到他对大陆战败后说的话:“……最主要的原因乃是军队的崩坏,而军队之所以会崩坏,其主要理由正是我们的军事制度中关于教育、人事以及管理等各方面的不健全所至。”
野岛在书中记述,白团开课时,蒋介石同军官们一同听讲。让他感受最深的,是日本军事教育专注宣导对国家的忠诚。其实蒋介石早年曾就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由于热心参加孙中山的革命(辛亥革命)而逃回中国,学业因此中断。野岛说,在台湾上军事课,“蒋介石似乎重回了少年时代的求学时光。”
野岛也指出,白团的成立本来旨在“反攻大陆”,由于这一目的未能实现,反而成就了台湾的“国军”——亚太地区较强的一支军事力量。郝柏村、蒋纬国两位重要国军将领,都是白团训练出来的。郝柏村在金门时白团顾问发现他工作能力很强,把他推荐给蒋介石。
野岛刚写本书时,曾多次想访问郝柏村,但一直不被接纳。如今郝将军乘风而去,或许也成了野岛的“终身遗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