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官网发布的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一期)环评报告书被指涉嫌抄袭。环评显示,经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是落实湛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体现”,抄袭现象浓厚。(3月28日 澎湃新闻)
一项影响深远的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却在环评中涉嫌造假,凡提必涉及湛江。深圳湾的发展,虽然也与湛江有着不小的联系,但凡必提湛江,其科学严谨的评估毫无严谨性可言,难以支撑起深圳湾航道工程施工的基础。
深圳湾既是航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旅游发展的潜在区域,更是重要的生态屏障。难得的红树林、湿地交错而生。而疏浚的航道距离深圳湾沿岸红树、香港米浦湿地距离不到200m,对红树林生境影响较大。两区域都大量候鸟的栖息地,红树林生境遭受的影响势必也将影响到候鸟的栖息,并且航道疏浚所带来的悬浮物会恶化鱼类栖息环境。
从2017年开始评估到2020年公布环评报告,近3年的时间,环评内容却充斥着论证不严谨的内容。这种不严谨,不仅无法向市民解释公帑支出收获假环评的尴尬,也难以支撑起深圳湾如何更好发展的前景。
环评抄袭的背后,不仅浪费的是政府部门的财政资金,也消耗着公众对环评科学性的信任,对深圳湾能否在科学规划上走出更为长远健康的道路。
深圳湾不仅是一个市的深圳,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深圳湾航道的疏浚改造,也不仅仅是一项工程,而背后则是事关施政价值取向的一次检验。对涉嫌抄袭的环评进行叫停,理应成为深圳湾航道疏浚工程的一个自我纠偏之举。
抄袭之风,已然成为一些地方摆脱不掉的顽疾。从领导讲话到地方公益广告,从抄袭的检讨到环评抄袭造假,图一时之便却暴露懒政惰政之嫌,浪费的是国家公帑,消耗的是公众的信任,损害的是一地发展良好社会环境。
涉嫌抄袭的环评被叫停后,全面调查能否查清事实真相,是被聘请公司失职失责,以“复制粘贴”的快捷形式批量生产环评,还是存在其他失职行为,调查报告应该给公众一个明确的交待。
深圳湾有地利之便,有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天时之便,在未来的发展中,不能输在虚假的环评中。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是要金山银山还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都要维护,这需要当地严谨对待。环评造假案,不仅对深圳是一次反思,对其他地方也是一次警示,不能为了发展,不能失去严谨而谋取所谓的发展,否则,将自我陷入无法自拔的泥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