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肆虐,中国各地还在严防死守,很多单位、小区、村庄如今都采取封闭式管理,我住的小区前阵子只要求出入登记、量体温,外人还能如常进小区,这两天防控措施突然提升到“新高度”。
一名快递员前天打电话给我,非常抱歉地跟我解释,因为楼下的保安把他拒之门外,只好请我下楼去取我网购的矿泉水。两箱矿泉水加起来有32公升,但非常时期别无选择,手无缚鸡之力的我也只好硬着头皮下楼慢慢搬。
不过,同其他社区的防控措施相比,我的小区已经是小巫见大巫。昨天在家附近转了一圈,有小区为了防止外来人员进入,干脆锁上大门,留下一道只够一人进出的小门由保安看守;有小区搬来铁栅栏把大门堵上,也有小区用共享脚踏车设了路障。一个老式小区的保安告诉我,小区实施“宵禁”,每晚10时以后关闭大门,早上6时开门,期间要出入小区,得找基层工作人员“开后门”。
到网上查看,各地五花八门的门禁方法让人大开眼界。很多地方的小区给居民发放五颜六色的出入证、通行证、采购物资证,中国好像瞬间回到“粮票”年代。
有网民前两天在网上晒出他所属小区用动态口令管理人员流动的方法,简直就像谍战片里的特务打暗号。
据这份网上流传的通告,河北石家庄一个名叫尚乘源的小区,规定业主进出小区必须回答:朱自清《春》第二段第一句是什么?如果对不上“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就会被拒之门外。通告还很严肃地提醒,口令每日更新,业主必须严格遵守并承诺不外传。
网民的陆续爆料显示,许许多多小区和单位都有让人脑洞大开的进出口令:有音乐范儿的问你“最后一位浪漫古典钢琴大师是谁”,有学霸型的考你量子物理理论,更有搞笑版暗号上句“三个臭皮匠”,答案是“臭味都一样”。
这些让人喷饭的口令,有不少相信是被疫情“禁足”在家的网民发挥想象自创的段子,真实性有待考证, 但随着企业本周复工,外来人员陆续返程,中国各大城市显然不敢对返程高峰可能引起的疫情反扑放松警惕。
然而,各种花式的抗疫措施也惹出不少令人哭笑不得的情节。有中国媒体前两天报道,到处封村封路无法通行,一名安徽籍司机因为开着温州牌照车,倒霉的在高速公路上成了“流浪汉”,不仅有家回不去,还得四处躲避举报,在车上过了整整14天。
网上还流传一段视频,一名浙江老大爷为了到隔壁村的菜市场买菜,碰上出村的桥被封,因办通行证的问题和基层管理人员闹矛盾,一气之下在大冬天脱下衣服,跳下河赤膊游泳逃出村庄。
疫情不断扩散后,中国充分发挥强大的基层动员能力,各地实施网格化、地毯式管理,可谓不吝工本、不惜代价地进行封城和限制人员自由流动,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这些举措,对于疫情能否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但大量令人啼笑皆非的防疫故事也显示,当钟摆从一个极端摆到另一个极端,防疫措施矫枉过正、防控工作形式主义等问题正浮现出来。
一些过度的防控措施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例如有的小区、村镇最初阻止在外地打工的人员回家过年,而一些回家过年的人员,因为家乡疫情较严重,春节过后要返回打工的城市,却遭遇工作地的小区百般阻挠。这些显然偏离了正常的防控,既不科学也没有法律依据,既让疫情防控沦为形式主义,也在形成不必要的恐慌、隔阂和排外。
一些形式化的防控做法,还消耗了大量基层精力。有相熟的公务员朋友就向我吐苦水,各种围绕防疫工作的表格,让她沦为“大表姐”,她和奔波在第一线的同事既要逐个排查外地人员,又要到小区当门卫,还得心惊胆战,生怕因为出现一个“漏网之鱼”就被追责。
这场疫情从最初暴发到今天全国防控,从开始的不作为到现在猛用力,这确实是中国治理方式的写照。整个抗疫过程中,中国的基层动员能力又一次得到检验,只不过在科学、理性、依法依规治理上,恐怕还需要更多的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