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武汉肺炎在本地出现首起确诊病例之后,全岛掀起了一股抢购风潮,各类口罩、干洗手液、湿纸巾等卫生用品顿时成为首号畅销热品,几乎各大药房、超市以及网购平台的存货只要一上架就被一扫而空,而这个趋势在春节长周末过后,愈加明显。虽然政府一而再地向国人担保我国有足够库存,除了在过去一周发放500万个口罩给零售商分批售卖,也从本周末起给国人免费派发520万个口罩,但随着全球疫情日益加剧,人们对口罩的需求更是变本加厉,即使药房后来限制每人一次只能买10个,也仍然供不应求。
在信息爆棚的2020年,各大新闻媒体全天竞相报道有关武汉肺炎疫情的最新数据。在2003年沙斯阴影的笼罩下,这个似曾相识却又充满未知的神秘病毒,不仅搞得人心惶惶,也引发网络上的诸多揣测和谣言。全球的病理学家至今仍未破解新病毒的来源和传播途径,在没有疫苗和明确认知的情况下,预防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炎战略,而口罩自然被当成重要的“防疫武器”。然而,专家指出,佩戴口罩对已经患病的人来说,能减少散播病菌的可能性,但对于没有生病,只是要预防感染者而言,却未必有效,与其把口罩当成“护身符”,注意个人卫生和勤于洗手会更有成效。
笔者虽然明知本地疫情仍受控制,但为了家人以及图个心安,也和许多人一样多次光顾药房寻“罩”芳踪。从连锁药房、超市到不知名的廉价杂货店,从各个实体店一路找到批发商的网购店,但都一无所获。仅有一次,偶然经过某家药房,看到长长的人龙从店里一直排到停车场,才总算买到一小包医用口罩。排队时,我背后一位妇女索性打开话匣子聊起她过去几天的寻“罩”经历。那一刻,原本用来制造隔阂的口罩,反而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让两个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有了共同话题。
口罩的庞大需求,也引起了牟利者想发瘟疫财的贪念。在网上搜寻口罩供应源时,发现不少人大量囤货,然后放在网购平台如Carousell高价转售,使原价大约六七块钱的普通口罩,在一周内身价翻倍,一包要卖十几二十多元,大盒装甚至叫价一两百元。当中,许多分类广告的照片显现的还是不知名的品牌,包装上的文字也不是中英文,看得出是从外国进口的水货,而这些来历不明的水货是不是仿冒品、质地是否符合本地标准?买家根本无从知晓。与此同时,其他大型网购平台如亚马逊和淘宝也传出有人在中港台出售质地粗劣的仿冒口罩,所幸当局在接获投诉后,马上介入调查并予以高额罚款严惩,遏止这些无良卖家继续趁火打劫。
作为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中国正好也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年产量占全球约50%,一天的产量最多可达2000多万个,但受到春假延长和内地疫情影响,目前只能达到原产量的40%,使全球的口罩供应变得格外吃紧,重灾区的需求更是不胜负荷。不少旅居海外的中国侨民都纷纷集资打包数以万计的口罩寄回家乡给亲人应急。然而,台湾为了确保在非常时期货源供应无虞,选择在1月24日暂停输出口罩一个月,因此掀起了两岸论战,使口罩演变成敏感的人道主义和政治话题。印度在发现首起确诊病例后,也在同月31日宣布效仿台湾的做法。虽然这么做是出于保障国民利益无可厚非,可是将心比心,万一哪天中国也以同样的理由禁止出口口罩以及其他卫生用品和医疗物资,届时,那些受武汉肺炎影响但也同时仰赖中国进口物资的国家,又会作何反应?
口罩虽然无法让病菌现形,却能在不同层面反映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