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补选胜果影响仍待发酵-中国讯息网

沙巴补选胜果影响仍待发酵

作者:胡逸山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0-01-30 13:15:18

本月18日在东马沙巴西岸的金马利国会议席补选,由前主要执政党巫统直接对垒沙巴当下执政党民兴党,结果由前者的候选人莫哈末阿拉敏,以比大选时还高的多数票胜出,再次震惊马来西亚政坛。这次补选的结果,对马国无论是在联邦抑或沙巴州的层次皆造成不小的影响。

前执政联盟国阵在西马的数次国州议席补选里,皆以亮丽成绩胜出,在东马再下一城。去年初联邦执政联盟的希望联盟已在几场补选失利,唯其成员党民主行动党却在沙巴的希盟友党(但不是希盟成员党)民兴党的大力辅助下,在去年中的山打根国会议席补选里,以大比率的多数票狂胜,挽回希盟看来摇摇欲坠的政治声势。

然而,希盟并未因此重整旗鼓,来推动一系列马国急须的社会经济改革,反而沉醉在补选胜仗的政治红利及蜜月期,继续进行内部政治斗争以及玩弄。

宗教种族主义游戏

半年后,在柔佛丹戎比艾的国会议席补选里,首相马哈迪亲自领导的希盟另一成员党土著团结党,却惨败给国阵成员党马华公会。对于原本由土团党持有的议席取得如此糟糕的成绩,马哈迪却看来无动于衷,令人纳闷,也怀疑是否希盟会如社会传言,顶多只能当一届的联邦政府。

虽然补选失利,马哈迪看来胸有成竹,当然是与马国当前吊诡的政治局势很有关系。马国在联邦层次当下最为严峻的政治斗争,不是在朝(希盟)野(国阵与伊斯兰党)之间的政治对抗,而是马哈迪与希盟共同领袖安华之间,就相位传承与否的纠纷。安华当了多年的反对党领袖,但希盟却是在马哈迪的领军之下,才成功击败国阵而上台执政。

安华坚持当年曾与马哈迪有政治协议,即由马哈迪先当首相一段时间后传位给安华,安华阵营强烈暗示只有两年。但再次封相后的马哈迪对于相位传承课题却含糊不清,对于何时退位,是否会传位给安华,一直反反复复,甚至顾左右而言他。

这当然引起安华阵营的紧张反应,所以安华便用尽各种管道来为自己的尽快接位造势。但安华越造势,反而造成马哈迪更大的反感,就越不想尽快传位给安华,在马哈迪与安华两大政治阵营之间,也形成很大的恶性政治循环。

马国其他方面的主要政治互动,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围绕着马、安之间的明争暗斗而团团转。如希盟与国阵之间虽然表面上激烈斗争,但马哈迪与主导国阵的巫统以及伊斯兰党之间的眉来眼去,也早已半公开化。自再次封相后,马哈迪多次接见巫、伊两党的主要领袖,去年更联同安华的对手,也是人民公正党党内副手阿兹敏高调出席由巫、伊两党主导的马来人尊严大会。

近日,支持安华的一些希盟政要再度强力推动安华应在希盟执政满两周年时接位,马哈迪就不客气地再度接见伊斯兰党党魁,并因意识到民行党内也有要他早日传位的呼声,因而出席另一反对党民政党的华人新年团拜活动。

马哈迪要发出的主要信息,就是相位传承与否应由他来定夺,如果任何一方逼宫太紧,那么他大可联同阿兹敏等反安华派,跨越朝野鸿沟去拉拢巫、伊这两个仍拥有不少国会议席的政党,再加上马华、民政党等来装饰一下多元族群的形象,再加上东马个别政党的看风转舵,就可以凑上过半的国会议席来执政了。

所以,希盟里其他政要也许对一连串的补选败战忧心忡忡,但马哈迪心里的政治盘算却是更为深厚,超越马国一般政治分野。即便在丹戎比艾补选土团党败北,虽然很不好看,但在马哈迪的全盘政治布局里,却问题不大,因为反正土团与主导国阵的巫统到头来也还是一家亲,主要还是要竭力防止安华接位。

金马利补选也是如此,巫统的胜出,在马哈迪的政治盘算里,应该不是一件太大的坏事,反而增添了他必要时可能组成的全新政治联盟的筹码。

在沙巴州的层次,金马利区的败战,还有一个主要的导因,即向在沙巴居留所谓“无许可即来临”的移民派发沙巴临时准证(PSS)的倡议。基于颇为复杂的政治(制造幽灵选民来促成选战胜利)、人口结构(沙巴当年人口里多为一教而非另一教信徒,引起有关方面觉得不妥而试图改变),以及社会经济(沙巴需要大量劳动人口来运作其经济)等原因,又逢上菲律宾南部长年的动荡不安,沙巴其实有许多如此的“移民”被默许居留,几达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PSS其实源自国阵执政时代,主要是让有关当局方便管理这些移民。但在金马利区补选里,PSS却在很大程度上,由始作俑者的巫统炒作为是在沙巴当下执政的民兴党试图合法化这些移民,以后方便让他们成为马国公民。这一来即引起当地尤其是非穆斯林族群选民的高度不安,而选择不把票投给民兴党。所以选后几天,沙巴州政府即宣布取消该PSS计划。

此外,土团党去年不顾之前与民兴党的政治协议而东渡沙巴,它在沙巴的党员党要皆多来自巫统,对这次的金马利区补选也虎视眈眈。最终土团党没有派候选人上阵,据闻也没有积极支持份属友党的民兴党。这场补选的真正政治利益落在谁家,还真令人眼花缭乱。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沙巴补选胜果影响仍待发酵”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