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礼物”惊魂记-中国讯息网

“圣诞礼物”惊魂记

作者:王美燕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20-01-06 13:30:12

或许是出现了信息不对称,“圣诞礼物”有了另类诠释;也可能基于意识形态的迥异,“圣诞礼物”承载的竟是威吓与恐惧。“圣诞礼物”让国际社会在欢庆时刻感受惊悚,人性之恶,昭然若揭。

朝鲜去年12月3日扬言要送美国一份“圣诞礼物”,至于是什么礼物,“完全取决于美国的选择”。

公认的圣诞节过去了,国际社会暂时安心。金正恩近日又放话:世界很快就会看到朝鲜研究的“新战略武器”。

当国际社会沉浸在欢乐的氛围时,恐惧让人不时眺望北方。期待礼物的心情,为何变了样?

喔,且慢,稍稍提醒:由于使用的历法不同,今明两天,还是圣诞节。

明后天,东正教信徒将庆祝圣诞节。

一般上,基督教分为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

天主教徒和新教徒普遍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

俄罗斯东正教采用古罗马的儒略历(Julian calendar),圣诞节定于1月7日。

亚美尼亚人遵循教会传统,采用格里历(Gregorian Calender),圣诞节是在1月6日。

本地的亚美尼亚和俄罗斯东正教社群届时预料都有聚会。

圣诞节是一个强调爱与分享的季节,圣诞礼物是祝福与表达情感的象征。圣诞节互送礼物是正常社会的社交活动,在施与受的过程中,感受的是温馨与美意。

或许是出现了信息不对称,“圣诞礼物”有了另类诠释;也可能基于意识形态的迥异,“圣诞礼物”承载的竟是威吓与恐惧。“圣诞礼物”让国际社会在欢庆时刻感受惊悚,人性之恶,昭然若揭。

国际一员送礼,搞到人心惶惶,原因可能是:他们不曾过圣诞节,不了解节日的真谛。

诚然,不同国家体制各异,庆祝宗教节日的方式也不一致,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加上消费主义至上所带来的后果,不少人早已忘却圣诞节在宗教信仰上的意义。

在本地,圣诞节的宗教色彩已经淡化,正如李显龙总理在贴文中所言,圣诞节是一个充满祝福和喜乐、与家人朋友欢聚的节日。虽然圣诞节是基督徒的节日,但是在多元种族、多元宗教的新加坡,许多非基督徒也庆祝这个节日。总理在贴文中还吁请国人,在新的一年“继续善待彼此”。

英国首相约翰逊在任内首个圣诞致辞也有类似提醒:“尽量别和亲戚朋友或其他人有太多争执”。位高权重者已知时局艰难,不约而同促请人们在新的一年以和为贵。

给人嚣张不羁印象的约翰逊在致辞时显得正经,内容紧扣主题,感性的言谈中有爆点。

约翰逊首先表明,圣诞节是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是一个对全球数十亿基督徒无比重要的日子。他祝福人民在这节日分享礼物,享用美食,度过美好的假期。

他接着转变语气,透露了宗教迫害的存在。“对他们来说,圣诞节将在私下、秘密纪念,甚至可能是在监狱牢房”,约翰逊表示:“身为首相,那是我想做出改变的地方,我们与各地的基督徒同在,团结一致,我们将捍卫大家实践信仰的权利。”

英美“哥俩好”,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圣诞致辞也与约翰逊的相呼应。特朗普提醒人们,铭记前人义无反顾所争取到的宝贵宗教自由,并吁请人们努力培养一种更深刻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文化,以体现基督的教导。  

无独有偶,英美领袖在致辞时都提到耶稣基督,因为祂是圣诞节的主角。

要了解圣诞节的意义与礼物的真伪,对节日的核心人物应有认识,不宜模糊。

据《圣经》记载,耶稣的降生是要为人类带来爱、和平和希望。为了方便人们理解,基督徒把耶稣形容为“圣诞礼物”来说明概念。“圣诞礼物”的真正意义,其实并不存在战栗与恐惧。

2020年开年,国际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充满了不安的因素,当人心感到茫然失措的时候,收到礼物或有助稳定心绪。不过,对于那些足以摧毁人命的“新玩具”,这类礼物可以免了!

期盼还在张罗“圣诞礼物”的送礼人能以和为贵,尽快释出对和平的渴望,与国际大家庭一起珍惜并守护这得来不易的世界和平。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圣诞礼物”惊魂记”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