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思想之魅-中国讯息网

现代中国思想之魅

作者:李跃华 阅读量:15258842 发布时间:2019-12-28 10:25:23

中国迎来第六个国家公祭日,举国上下,纷纷以各种形式来表示对遇难同胞的怀念,对国家和南京曾经遭受的屈辱表示铭记,也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珍惜。大家体认到,中国必须强大,才能避免再次受到屈辱。

现代中国的崛起是中国强大的重要内涵。而现代中国的建设首先是国民现代思想的养成。最近中美贸易战开打,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受访时引用了亚里斯多德一句话,“思想的防线是一个国家最廉价和最有力的国防。”

笔者最近刚看了历史学家杨奎松的随笔集《“鬼子”来了:现代中国之惑》,他在书中分析,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民众有的更多是乡土和家族意识,而缺乏国家意识。这很好地解释了姜文电影《鬼子来了》里的一个看似不能理解的现象,即片中的中国农民并没有表现出对日本兵应有的愤怒。对中国农村民众来说,日本兵和之前的地方统治者、军阀没什么区别。

无独有偶,前两天,笔者看《冯玉祥日记》时,看到冯玉祥在1937年11月记了这样一个故事,国民党将领孙良诚因为空袭警报受阻在一车站,他和在田间劳作的农民聊天,他问,日本人来侵略中国了,为何不参军打日本人?农民的回答让孙良诚将军震惊,也让80年后的我看了也感到诧异。农民说,他们都是安分守己的良民,谁来都要纳税缴费,难道日本人不要农民了吗?他们的回答,让我想起电影《鬼子来了》。原来,这部电影是有历史根据的。

近代中国,尽管有鸦片战争,但只是影响了沿海和北京、天津几个城市。国民党1927年在南京建立政权,但国民党的革命是政治革命,更多的是在城市里设立政府机构,中国乡村的社会结构受影响不大。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乡村社会的秩序受到外来冲击不大,维持和支撑乡村社会的价值体系没有很大变化,所以,中国乡村社会仍旧是以乡土和家族意识为主,缺乏现代社会的国家意识。冯玉祥日记里出现的故事是在情理之中,姜文电影《鬼子来了》的故事也不足为怪。

杨奎松在《“鬼子”来了:现代中国之惑》书中分析,抗日战争将四分五裂的中国引向了国家统一、强盛的道路。按笔者的理解,他的意思是抵抗日军侵略和保卫家园的战争,激发和强化了中国民众现代性的国家意识。以往鸦片战争等外来者的侵略,至多是影响沿海一些城市居民生活。而日军的入侵,影响了中国从城市到农村大部分地区民众的生活,正是因为日军的残暴,让中国农民意识到是因为国家的落后,才导致他们的生活遭到肆意破坏,所以,中国人的意识得到强化。

其实,这只是中国整体上迈向现代性的第一步。笔者认为,中国整体迈向现代性的第二步,是中国共产党从农村地区开始的社会革命,教农民文化,把农民组织起来。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继续将政治力量延伸到乡村,发展现代教育、医疗,就连生产方式也一反以往自给自足的传统小农经济。这些都给中国乡村带来了现代性。

这里要提妇女识字和社会地位的提高,这在当时是值得世界称道的事情,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也是第一次。这些新举措改变了乡村社会结构,给乡村社会注入了新元素,打破了乡村社会原有的内在维持根基,村民的思想结构开始受到冲击和改变,在原有国家意识基础上,开始认同集体这一跳脱乡村和家族意识的新组织概念。文革结束后,基于实践的教训,中国农民开始认同市场经济和法治化等现代社会观念。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社会的现代性进步和强大了很多。这是不容否认的事实,但是,再细细分析,五四运动当年追求的现代思想意识,中国今天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先看赛先生。中美博弈打到了科技战,让中国从政府到民间都意识到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可是,不谈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放眼中国社会,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处于普遍缺乏状态。微信里到处转载的各种伪科学,是中国人科学素养缺乏的典型例证。中国政府那些被查处的官员,很多人都有相信大师和被大师骗的经历,更印证了中国社会中科学精神的缺乏。

就是具备了高精尖的科学知识,一些科研工作者还缺乏必要的科技伦理。之前发生的南方科技大学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来全球科学工作者的批判,因为他缺乏基本的科技伦理,对生命没有敬畏感。这种事情看似表现在科学研究领域,其实,社会生活中此类事情也不少。

中国人除了科学素养问题外,在现代社会的文明意识方面,还存在不足。近些年,不时有中国人在国外因为不文明言行遭到国外社会非议的事情,以至于中国政府领导都提醒公民出国要注意言行。

还有,中国社会中还存在各种诈骗,包括情感诈骗。最近的北大女生自杀事件引起了社会许多讨论,其中有句评论,大意是说,人性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标准。笔者认为,人性进步很难,对生命和规则等的敬畏意识,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这些现象也折射了中国社会中的低信任度。

从以上这些方面来看,中国人的现代思想意识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前面提到亚里斯多德的话,他其实还有一句话,“一个国家的真正强大,是由全体国民教育程度决定的”。笔者认为,不仅是国家意识和科学素养,还有对生命和规则等的敬畏意识,都是教育须要完成的任务。这两样的建设,是解开现代中国思想之惑的钥匙。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现代中国思想之魅”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