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不会一蹴而就-中国讯息网

特稿: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不会一蹴而就

作者:林展霆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12-27 09:54:14

虽然官方对同性婚姻合法化诉求的正视在中国LGBT群体中掀起一阵小狂欢,但许多人也深知,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上周五(20日)透露,有民众提议将“同性婚姻合法化”写入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作为提交意见的民众之一,25岁的深圳市民张阳(化名)看到新闻时心情激动,感觉自己像表演了一场“行为艺术”。

身为同性恋者的张阳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解释说:“我明知道不可能真的成功,但能让上面的人看到民意,就很有意义了。这就像行为艺术一样,更多是自我安慰和感动……鸡蛋砸不倒高墙,但有这个行为就足够了,也是现在唯一能做的。”

中国官方早前设下2020年通过民法典的目标,为中国民事法律提供系统性依据,其中包括婚姻家庭编。今年10月和11月,全国人大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征求对婚姻家庭编草案三审稿的意见,一些同性恋、双性恋与跨性别者(简称LGBT)组织和意见领袖借机号召民众通过人大网站提交意见,表达对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诉求。

张阳告诉记者,自己在意见中复制了号召者在网上提供的文字,当中建议法律将“一夫一妻”制改为“一夫一妻”“一夫一夫”和“一妻一妻”制。意见信也提到,中国在国际上常因为在同性恋和其他人权问题上态度模糊不清而受抨击,以法律形式保护性少数群体,能树立中国作为现代化和包容性强国的形象。

全国人大简短表态
具标志性意义

上周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岳仲明在一场记者会上透露,意见征求过程中,共收到19万8891名公众提出的23万7057条意见和5635封来信,“意见集中在完善近亲属范围、修改可撤销婚姻的撤销机关、进一步完善夫妻共同债务、同性婚姻合法化等方面。”

这番简短表态虽然没有说明24多万条意见中提及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意见占比,也没有阐明当局接下来会就同性婚姻合法化启动什么程序,但在LGBT权益倡议者乃至更广大社会与学界舆论看来,这已是一项具标志性意义的进展。

关注此议题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受访时解释说,这显示同性婚姻合法化议题在国家立法层面上已被听见和重视,这是对社会一段时间以来同志权益倡议声的回应,也为这项议题开拓了新的探讨空间。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表态后,北京海淀法院、上海浦东新区新闻办、黑龙江省委政法委员会及省综治办等多地官方政务微博,也展开对同性婚姻接受度的网络调查,支持率几乎都高于反对率。

征求同性婚姻意见
仅是第一小步

同性婚姻合法化在中国是否指日可待?在微博,“有意见建议同性婚姻合法化写入民法典”这一话题过去一周冲上热搜榜,截至本月25日阅读次数是8.1亿、讨论次数为27万5000。

支持者普遍指出,时代已经不同,同性婚姻合法化体现对个人性取向和社会多元化的尊重,也可减少同性恋男女因社会压力而与异性伴侣结婚所致的“同妻”“同夫”现象。

反之,从各项网络调查和微博留言看来,反对者在网络舆论场占较少数。他们除了提出同性婚姻违反自然规律等伦理层面的顾虑,也普遍担忧同性婚姻助长代孕产业,进而损害女性权益,增加社会风险。

不过,学者张颐武提醒说,现阶段不宜单从网络舆情判断社会对同性婚姻的支持度。他认为,这个议题刚被提出不久,倡议者发声意愿会相对高,但一旦进入现实化阶段,反对意见可能就更多,“这个议题在中国还是有高度的分歧”。

张颐武指出,中国社会对同性恋感情的接受和认同度越来越高,但同性婚姻仍是具争议性的议题。

一方面,有舆论认为同性婚姻是个人的事,立法保护不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伤害;但另一方面,也有人基于伦理价值和婚姻传统的认知提出反对,而同婚合法化也将涉及财产权利的重新界定,这也可能在同性恋者家族成员中引起反弹。

虽然官方对同性婚姻合法化诉求的正视在中国LGBT群体中掀起一阵小狂欢,但许多人也深知,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朱景文受访时解释,人大收集了意见后,将就婚姻家庭编进行更多讨论,包括征求各级民政机关意见。不过,同性婚姻合法化是否写入草案,以及是否将在明年全国两会(政协与人大年会)期间提交给人大代表表决,都是未知数。

中国LGBT法律保障获提升

中国非政府组织“同性恋亲友会”执行主任胡志军告诉彭博社,自己不确定中国社会是否已做好准备,人们还需要时间了解议题并认识LGBT群体,这个过程可能需要长达15年。

当前,中国LGBT群体的整体处境和权益构成一幅相当复杂的图景。中国早在1997年将同性恋行为除罪化,并于2001年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名单中剔除,但LGBT群体的生活仍存在不少灰色地带。

例如,含LGBT内容的影视作品被删剪或封杀的消息时有所闻,近期的例子包括今年3月英国乐团Queen传记电影《波希米亚狂想曲》上映时,同性恋情节大量被删。

在社交媒体管控方面,新浪微博去年4月一度表明将根据《网络安全法》清理同性恋内容,但后来经大批网民反弹后取消该计划。

深圳男同志张阳就说,自己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工作场合没有感觉到任何歧视,但近年来很多为LGBT发声的微信号和影视作品被封杀,还是让他感觉到对同性恋者的不平等对待。

不过,在影视审查和舆论环境不时出现缩紧迹象的同时,中国LGBT的法律保障其实也正逐渐获得实质性提升。

今年以来,上海、南京、北京公证处先后开放为同性恋伴侣办理意定监护协议公证,允许监护人在另一人丧失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

台湾今年5月通过同性婚姻法案,也燃起一些大陆同志心中进一步表达诉求的火苗。张阳说:“台湾实现了婚姻平权,一些大陆人可能嘲笑或不理解他们,但他们在LGBT平权方面是亚洲灯塔,这是毋庸置疑的。”

有舆论认为,官方此前对LGBT权益的态度模糊不清,但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最新表态,显示官方至少愿意将同性婚姻课题的讨论明朗化。

张颐武指出,一些人可能认为同性恋议题在中国被高度控制,但事实上同性恋群体置身的社会氛围是相当友善的,而如今官方甚至抛出同性婚姻课题作探讨,这在很多其他国家都还没发生。

在重庆市协和心理顾问事务所所长谭刚强看来,随着中国走向国际化,社会演进过程中必然面对新范式的影响,必须予以正视。

他说:“(同性婚姻议题)带来的矛盾,无论你承认不承认,这个现象已经开始泛化,提醒着政府出面管理,包括对婚姻的管理需要扩容。而婚姻管理的核心是促进社会稳定,从这个意义上,(对同性婚姻合法化议题)的重视,也是一件好事。”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特稿: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不会一蹴而就”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