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宗教民族主义必有后患-中国讯息网

印度宗教民族主义必有后患

作者:吴俊刚 阅读量:13665691 发布时间:2019-12-18 16:58:59

过去的几个月,印度莫迪政府动作频频,引人瞩目。

其一,是在8月5日宣布废除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的自治地位。查谟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正式失去自治权,将分为两个联邦属地“查谟与克什米尔”(Jammu & Kashmir)和“拉达克”(Ladakh),这两个联邦属地直接由中央政府管辖。众所周知,克什米尔是回教徒(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

其二,11月9日,印度最高法院裁决,印度教徒胜诉,可在北方邦的阿约提亚(Ayodhya)一块具争议性的圣地兴建印度庙,同时另拨一块土地让回教徒兴建新的回教堂(清真寺)。

其三,印度国会在12月11日通过了政府提出的《公民身份修正法案》。该法案规定,凡在2014年12月31日前因受宗教迫害,从阿富汗、孟加拉、巴基斯坦三国逃到印度的印度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祆教(俗称拜火教)和天主教徒,将能获得印度公民身份,不过回教徒不包括在内。

印度东北居民担心更多非法移民涌入,连续多日上街示威抗议。大规模的抗议活动撼动了东北部三个邦。示威者与警察冲突,并在多处纵火。12日,警察向阿萨姆邦的抗议者开枪,导致两人死亡,多人受伤。抗议活动13日蔓延到东部的西孟加拉邦,抗议者烧毁铁路设施。在德里,学生与警察也因这个法案起冲突。

莫迪政府的这三大动作,背后都是同一股政治与宗教结合的力量在推动,那就是人民党所代表的基于印度教(Hinduism,我们这里惯称兴都教)的宗教民族主义,而且针对的都是回教徒。莫迪领导的人民党,是个印度教至上主义政党,而这种宗教主义情绪又参杂了民族主义,形成了所谓的宗教民族主义(religious nationalism)。

克什米尔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归属有争议的土地。1947年英国让印度独立,但却留下了印巴分治的尾巴。当时克什米尔君主希望加入印度,但占人口多数的回教(穆斯林)居民却想加入以回教徒为主的巴基斯坦,印巴为此爆发第一次战争,在联合国调停下,克什米尔分为印巴两部分。

印度宪法第370条规定,印控区拥有自己的法律和旗帜,除外交、国防和通讯以外事务高度自治,印度其他地方人士在当地定居、投资置业有所限制。莫迪政府这次的行动就是废除印控区的自治权,也就是说正式兼并了这块回教徒居多的土地。

至于阿约提亚宗教圣地的争执,也是由来已久。引发争议的土地原本建了一座460年历史的巴布里回教堂。该回教堂1992年遭印度教狂热分子夷为平地。印度教徒认为回教堂原址是印度教主神的诞生地,因此希望在那里兴建印度教神庙,导致当地印度教徒和回教徒冲突不断。

《公民身份修正法案》针对回教徒的做法,则可以说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只让从阿富汗、孟加拉、巴基斯坦三个回教国家逃到印度的非回教徒获得公民权,刻意排除回教徒,公然歧视回教徒,其实也违反了印度的世俗宪法。印度独立时所立基的宪法和新加坡一样,是建立世俗政府的宪法。莫迪政府所持的堂皇理由,是为这几个回教国家中少数被迫害的非回教族群提供庇护,同时清除来自邻国的非法移民和渗透者。然而,其排斥回教徒的用心,正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说来奇怪,印度上述三大带有浓厚宗教意图的举动,几乎没有引起向来高举人权旗帜的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应。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淡然处之。他说,印度与巴基斯坦能够自己处理他们就克什米尔一事的争端,但如果有需要他帮忙的地方,他会出手相助。

在《公民身份修正法案》课题上,也仅有联合国人权发言人劳伦斯发出了微弱的声音。他说,新法律并未像其他宗教少数群体那样,对穆斯林移民提供同样的保护,破坏了印度对《宪法》所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承诺。换言之,就是形式上应付应付了事。美国国际宗教自由联邦委员会也指法案歧视回教徒,并要求制裁负责提出法案的印度内政部长,仅此而已。

与此同时,我们却看到西方国家就罗兴亚人的课题以及新疆课题不断向缅甸和中国施压。缅甸被告到国际法庭,美国则对中国连续出台了《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和《2019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由此可见,在国际政治的博弈中,人权只是一个政治手段,并无什么客观标准。

现代国家早已遵循政教分离的原则,实施世俗宪法70年后的印度却选择了“逆反”,走回政教混合的歧路,这固然和莫迪依靠人民党上台以及在竞选中许下各种印度教优先的承诺有关,但所谓玩火者必自焚,走宗教民族主义诉诸广大印度教徒的情绪当然可以捞取政治资本,但也必将招致宗教歧视的后患。

印度有五分之四人口信奉印度教,但也有为数达两亿的回教徒。实行印度教优先的赤裸裸的种族政策,必将激起回教徒的不满,激化宗教情绪以及不同宗教信徒之间的矛盾。当今世界其实已有不少政教合一导致社会动荡和政治不安的例子。而印度摆明针对三个回教邻邦的种族政策,肯定也将进一步恶化它和这几个国家的外交关系,使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更加复杂化。

连日来,印度东北部几个邦的反法令示威引发的动乱越演越烈,好些国家发出预警,劝请公民不要前往印度相关地区。我国外交部也吁请打算前往这些地区的国人要保持警惕和注意安全。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也已发出旅游预警。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原定于15日访问印度,并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高峰会谈,也由于印度当地治安恶化而临时取消。

凸显印度教的印度宗教民族主义将会把印度带往何方,值得我们继续关注。就眼前来说,印度作为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民主大国形象已被严重糟蹋,则是既定的事实。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印度宗教民族主义必有后患”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