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谋·台积电·民国情-中国讯息网

张忠谋·台积电·民国情

作者:庄永康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12-10 09:48:54

台湾目前最令世人瞩目的除了省长与立委选举外,应该就是有世界晶圆代工龙头之称的一家企业——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简称台积电,TSMC)。尤其是88岁的创办人张忠谋最近讲了一句话,说他退休一年半以来,世界不再宁静,“台积电已成为地缘战略家的必争之地”,更在媒体上激起惊涛骇浪。 

“晶圆代工”(foundry)是张忠谋在台湾创立的一个国际商业模式。成立于1987年的台积电有超过3万员工,包括6000多名研发专才,业务不断增长。台湾《电子时报》社长黄钦勇说,台积电一家公司对台湾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是全台农业的两倍半。

黄社长指出,由日、韩、台组成的第一岛链,恰巧也是地缘政治上中美对抗的前沿。这里是亚洲边陲,也是世界之巅。在半导体和5G方面的中美角力,日、韩、台是它们的主战场。

台积电在全球晶圆代工产业的市占率超过56%,霸主地位巩固,美中都要拉拢。一说台积电是扶植中国积体电路(IC)设计产业成长的最大推手之一,而台积电晶圆产品也用在美国战机和其他国防上,因此美方建议台积电在美国设厂。也有人猜测美方可能希望台积电放缓中国南京厂投入先进制程的脚步,“地缘战略”的议论又起沙尘。

56岁创立半导体公司

笔者是高科技的门外汉,交代过以上新闻看点之后,主要是想在浏览了十多个网上视频与拜读了1998年天下文化出版《张忠谋自传》(上册)之后,探讨那是怎样的精神力量,造就了这位传奇人物。2012年5月间的电视节目中天青年论坛中,主持人陈文茜对嘉宾张忠谋便有此一问:您在中国出生,17岁时为逃离内战烽火,随父母从上海赴香港,之后到美国求学定居,54岁前从未到过台湾,1985年台湾也还很落后,为何决定在此付出,打造台积电?

张博士回答说,早年当他仍是美国德州仪器资深副总裁时,便曾到过台湾处理设厂事宜,李国鼎、孙运璿、俞国华、徐贤修等都是他认识的人。这几位在台湾(中华民国政府中)身居要职的人物,都很努力要推动经济科技,请他担任工业技术研究院(工研院)院长,让他觉得事有可为。

张忠谋原本的想法,是从54岁到65岁退休,用11年的时间管好一所工研院。然而落脚后的两个礼拜,政委李国鼎却向他提出,台湾要发展半导体业。张在论坛上说,“李国鼎不懂得半导体”。根据半导体业的生态,只有不断研发创新,产品与服务才会被国际买家青睐。这须要设立一家公司,全面来进行。

“假如你没有世界级,Top Level,你是不会生存很久的。”这个认知,张忠谋认为是他带到台湾的最重要的东西。

1986年,时任中研院院长的张忠谋带领着一群以出身中研院为主的工程师一同筹办,与荷兰飞利浦电子公司签约合资,次年年初,56岁的张忠谋成立了台积电。那是一项全职与全身投入的工作,他说:“这次赌的是我剩下的年华。”

“大时代”的生命之旅

为方便读者认识张忠谋博士的早年生平,这里援引维基百科所概括的简介如下:

“张忠谋1931年出生于中国浙江宁波,父亲张蔚观是鄞县的财政处长,1932年迁居南京,1937年迁居广州,抗日战争爆发,广州遭日军轰炸,迁居英属香港。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占领香港。1943年迁居重庆,进入重庆南开中学就读。1945年抗战胜利,迁居中华民国上海,进入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就读。

“1948年国共战争,随家人再回到香港,就读于香港培英中学。1949年赴美国波士顿就读哈佛大学,次年转学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1952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系学士及硕士学位……”

综上所述,张忠谋人到中年,仍壮心不已地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尖端企业,着眼的恐怕并不只是“台湾”这个岛屿,而有更深层的情怀。他给台湾政大学生所作的论坛上,便指出接受高等教育的目标,须是成为社会的领袖,国家的栋梁。他说自己12岁在重庆南开中学就读时,便被教导“有国才有家”的思想。

在自传中,在讲谈间,张忠谋喜欢回忆的一段生命之旅,是1943年3月下旬,随父亲从上海赴抗战陪都重庆的一段长途跋涉。路途上除了步行,便是卡车、黄包车、三轮车等颠簸工具。从洛阳到西安,是一段“闯潼关”的艰险过程,日军的炮位正在黄河对岸,“闯关”用的是最旧的火车——即使被击毁,损失也不至于太大。但是一旦由沦陷区抵达国军控制的自由区,心头便有说不出的兴奋。这也是张忠谋在“大时代”中,对“有国才有家”的体会。

读《张忠谋自传》,最有感触的是书中附上自祖父母以来的多张黑白家庭照。其中包括传主在祖母怀抱中,祖母脚边湿了一片(“说明了我在做什么”)的婴儿照。张博士坦言,很多人(大概指员工)都说他很凶,写自传是要改变人们的这种印象。

还有张照片,主题只是一栋独立式洋楼。这栋洋楼尽管平实朴素,但如果今天出现在新加坡,恐怕也成坡人艳羡的对象。据传主说,这是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上海余庆路的家。图片说明:“从重庆回到上海,父亲花了他平生大部分的积蓄买了一栋房子,正准备从此安居乐业,可惜事与愿违,我们在这栋房子只住了两年半。”

上海余庆路的家,这是中国大陆“易帜”之际,17岁的张忠谋对中华民国大地回眸的最后一个温馨的情景。

在现时的台湾选举中,“中华民国台湾”一名曾引起蓝绿两派候选人争个脸红耳赤。其实在经典人物如张忠谋眼中,“中华民国”和“台湾”都不是僵硬的政治词语,而是深情无比内涵丰富的人文记忆。这才是逐鹿政坛者应当做足功课去深切了解的一环。

最新消息也传来,退休一年半后的张博士,刻下终于为台积电敲定了继承人选。这一来,他承诺于2020年完成的《张忠谋自传》下册应该是成书有望了。是的,张博士,世界华文读者都在期待着。

在现时的台湾选举中,“中华民国台湾”一名曾引起蓝绿两派候选人争个脸红耳赤。其实在经典人物如张忠谋眼中,“中华民国”和“台湾”都不是僵硬的政治词语,而是深情无比内涵丰富的人文记忆。这才是逐鹿政坛者应当做足功课去深切了解的一环。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张忠谋·台积电·民国情”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