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和物联网科技为葡萄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管理改善机会,一向以传统生产为傲的葡萄酒行业也无法抵挡大数据的涉足。本文探讨数据时代里的葡萄酒行业会有些哪些不同。
大数据(Big data)是目前最热的话题,牵涉所有行业和企业,葡萄酒也不例外。自1769年的蒸汽机发明以降,人类生产与制造方式逐渐转为机械化。在这期间,科技进步神速,机械革命从机械时代进入数码时代,一向以传统生产为傲的葡萄酒行业也无法抵挡它的嵌入。以下让我们探讨数据时代里的葡萄酒行业有些什么不同。
智慧葡萄园
葡萄园是葡萄酒的命脉,葡萄树和果实的质量决定了葡萄酒的品质。大数据和物联网(IoT)科技为葡萄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管理改善机会,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葡萄培植技术包括通过传感器和无人机(或者机器人)捕获葡萄生长环境的数据,对其进行处理并做出有关灌溉,防止霜冻的实时决策来优化生长条件。
2017年,著名波特酒生产商辛明顿家族酒庄(Symington Family Estates)开始了机器人的调试,在葡萄园里利用LiDAR技术和超声传感器来采集葡萄的生长数据。培植师也可以收到每日汇总数据报告(例如每小时平均气温指标)以实现长期数据均势分析和做出微气候预报,病虫害信息、葡萄收益和葡萄酒质量预测等。英特(Intel)、爱立信(Ericsson)、高通(Qualcomm)、利比利姆(Libelium)、威讯(Verizon)等科技公司在过去几年已陆续推出相关套件及处理软件,主要与大型葡萄园合作在不同据点展开小规模部署,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的葡萄酒产区。
葡萄酒生产
近年,从采摘葡萄进入酒厂开始到装箱发货,全程自动化现代化控制的大型酒厂频频出现。大数据的运用让酒厂工程师有效地设置调节各种数据参数,包括原酒温度和库存变量。发酵罐的传感器可测量温度和酒液中的糖分变量,从葡萄园的土壤结构地图可得到相关的微气候数据,以便让酿酒师对培植据点有更深的了解。发酵后的酒液在橡木桶里熟化,压力传感器可监控葡萄酒和木桶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有数据将收集成为酒厂的酿酒实证模型。
除此之外,通过分析葡萄的酚类数据和识别出影响葡萄酒香气和味道的元素,人工智能可以为酿酒程序带来一定程度的经验确定性。葡萄酒和烈酒巨头Pernod Ricard已经在它旗下的酒庄采用人工智能来简化复杂的生产策略和确保酒庄产品的一贯风格,让公司能够更有效地运用庞大的生产资源。
随身侍酒师
原本只有在高级餐馆才会出现的侍酒师,如今已能够如影随形地陪伴左右。随着人工智能的扩展,多家应用软件公司在过去五年内陆续推出各种功能的虚拟侍酒师,例如Wine Ring、Margot,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葡萄酒建议。目前,这些软件还在萌芽阶段,距离专业水平还相当遥远。一个优秀的侍酒师精于推理,他通过观察顾客的衣着品味、性别和年龄而推断顾客的喜好,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推荐最合适的酒款。侍酒师的另一项绝技是提供精彩的醒酒表演,这是一种精神与感官的完美体验,我倒不希望软件或机器人在这么美妙的环境下出现。
人工智能编写酒评
人工智能所具备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让这项科技逐渐人性化,根据Tim Atkin葡萄酒大师刊物里的一篇文章,他宣称葡萄酒观察家杂志(Wine Spectator)中的酒评是由人工智能软件编写的。从科技应用的角度来看,目前是完全可以做到。葡萄酒评语的结构相当系统化——视、闻、尝三大步骤缺一不可。因此,软件可根据常用术语将这三大步骤的结果连贯起来,之后加入酒评师的总结。该杂志读者似乎不介意酒评是否由人或者软件编写,只要酒评重点来自专业酒评师即可接收。
不管黑猫白猫,能捉到老鼠就是好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