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后,2019年度的高考大幕即将拉开。根据教育部此前公布的数据,今年将有超过千万考生走入高考考场。以往各地的“高考状元”都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不过今年宣传“高考状元”的行为被教育部严令禁止。在5月6日召开的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要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加强对中学高考标语的管理,坚决杜绝任何关于高考的炒作。(中国新闻网 5月28日)
所谓的高考状元乃指一个县,一个市,或者一个省的金榜题名者。的确,在莘莘学子中能成为状元毕竟是凤毛麟角。正因为如此,状元才显得格外珍贵。经过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修成正果”,确实值得庆贺。然而,近年来热炒高考状元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病”,一个学生一旦成为状元,鲜花和掌声四处涌来,学校广造声势,亲戚登门道喜,地方政府更是不甘人后,带着重金前来祝贺。状元乐然,社会喜然。“当状元”成了很多学生追逐的奋斗目标。
有言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确,能成为高考状元,需要聪颖的头脑,过人的智慧,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非一般人所能企及。但是人们往往只看到了状元们光鲜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他们背后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值得人们警惕的是,当下的一些状元正在成为一种御用工具,个别学校对状元进行热炒,完全是另有目的,是出于一种功利性的私欲。一个学校一旦出了状元,那就意味着这个学校的教育质量上乘,“名校”的声誉便会不胫而走。一个学校一旦成为名校,慕名前来报考者就会络绎不绝,为今后的招生铺平了道路。殊不知,这种带有功利性私欲的做法与教育的本意南辕北辙。
我们教育的初衷是为了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而不是“名校大比拼”。你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人才,那是在为国家做贡献,而不能让状元们成为学校的名利工具。学校的出发点定位不准确,势必剑走偏锋,最终背离教育的初衷。
从另一方面讲地方政府要做禁止热炒高考状元的“带头大哥”。对高考状元进行适当的鼓励无可厚非,但绝不能动辄几十万的奖励。“重奖之下出学夫”对整个教育来讲未必是件好事情,势必造成一种误导,让学生产生功利意识:读书不仅能带来名利,还能得到实惠。重奖高考状元,对学生本人也好,整个社会也好,只能起到一种误导作用,让教育更加功利化。
鉴于此,希望人们以一种理性的态度来对待高考状元,对高考状元多一些精神层面的鼓励,少些过度的物质刺激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让状元们树立为国家而学习的风气,而不是为了名和利去奋斗拼搏。谨防高考状元成为功利教育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