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宜期望港府 能解决政治乱局-中国讯息网

中国不宜期望港府 能解决政治乱局

作者:叶秀亮 阅读量:13353551 发布时间:2019-11-18 09:34:43

一如所料和值得庆幸的是,中国领导层早前会见香港特首,并发出短期无意撤换香港特首的讯息,否则建制派将陆续有人为谋大位而开始不断批评本届香港政府,造成建制派的持续分裂。此外,相关传闻和建制人士加入批评将为反对者注入强心剂,鼓励其作更激烈的对抗。

然而,从香港政府的《施政报告》、过往表现,以及近期对抗升级的形势来看,中国政府也不宜期望它能处理香港政治乱局,至少应两手准备,一方面让本届香港政府自己处理政治乱局和承担政治结果,另一方面则低调寻找和培养有理想、有能力、形象清新的管治人才,组成下届可付重任的管治团队。

在7月至9月期间,笔者有感中国和香港政府根本不可能接受被“有心人”加了料的“五大诉求”,再者即使答允了也会被对方以“来得太迟太少”的借口而层层加码,于是便在香港和新加坡报章,提议双方均可接受、能解决政治乱局底因的一系列措施,这包括大量提供公营房屋,将大陆来港的移民单程证名额减半,大幅增加医护人手培训至八年内可达新加坡标准,适度收紧自由行和其他民生措施以纾民愤。

建议提出后,其中最重要的大增公营房屋,获得积极响应,而不少大型地产商也如笔者所料,肯捐出或借出农地作公营房屋建设。

在《施政报告》出台前,笔者是抱有极大期望。然而,报告一出,笔者是凉了一大截——所谓大增公营房屋,即使是较好的中长期土地供应,也只是由过往严重不足增加至不那么差的700公顷。

短期(即两三年内)的情况则更糟,只有1万个以改装货柜叠成的四层过渡性房屋、3000多个青年宿舍和1000个早已公报了的首次置业房,再看看短期的居屋和公屋供应,竟然大幅低于过往平均建屋量和过往订下的建屋目标。看了之后,笔者不禁倒抽一口寒气,这是根本不能拿出来见人的施政报告,而竟然被拿出来吹嘘本届政府将会尽力解决香港市民的住房问题,怪不得港人对施政报告的评分这么低。

思前想后,笔者才开始意识到,因为香港的“避责制”,香港负责土地的官员一见障碍就逃避尽力觅地的责任,以至获得的土地根本远远落后于过往平均建屋量和过往定下的建屋目标。这样的避责官员,又如何能倚靠其尽心尽力筹划足够土地建公营房屋以纾民愤。再看看深圳今年推出的公营房屋数量:8万个,香港政府真是丟人啊。

好了,公营房屋供应不够,那至少应减低单程证名额,避免制造更多贫穷、避免将更多港人和新移民推向劏房和推升劏房租金、避免轮候公屋的队越排越长、避免抽中居屋的机会越来越低。但一遇阻碍又不争取了,你说能依赖这样的政府纾解民困吗?

然而,最使笔者失望的,是《施政报告》提高首次置业的九成和八成按揭保险的顶限至800万和1000万港元,名为协助市民首次置业,实为利用这些人托住严重偏高的房价,反映特区政府为了自保,不惜将这些人推向深渊,你说相关官员真的有理想解决香港住屋问题吗?这也是为何此措施一出台,反对的年轻人相当愤怒,而大部分市民在受访期间的回答,是此一措施会把现在的置业者推向日后深渊,这也是为何《施政报告》后香港政府各级官员的评分进一步下降至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水平。

那香港的年轻人能选择做什么呢?就是继续示威、继续砸蓝营商铺,砸到经济衰退、砸到房市泡沫爆破,最近又多了堵鉄路和主要公路干线以阻止上班,香港年轻人的创意确不可小看,也即他们所期望的“揽炒” (粤语,指和大陆同归于尽)、焦土政策和浴火重生。

笔者曾经问过一些年轻人,这样的揽炒也会伤害年轻人,经济衰退和泡沫爆破时年轻人也会失业,而且会相当痛苦。但他们表示,继续这样就表示没未来、没希望,这样的痛苦更大,所以死就死、一齐死,只有这样才可re-set(重设)香港的政治和经济架构。笔者最近开始相信,香港轻人最终有可能砸商铺和堵交通,至经济衰退和房市泡沫爆破,能否浴火重生则是后话。

对中国和香港政府的建议

对着一群视死如归和会打游击的年青人,加上毫无德政和民望低残,还抱着一个始终会引爆和引发金融风暴的房市泡沫炸弹,笔者现在的判断是本届香港政府会输,最好的结果或只能是捱完任期后不获连任。

因此,中国政府可能不宜过度介入,广东公安入城也可触发香港房市泡沫爆破和大量资金外流,为免陷入被动和难以转身,可能须换一个特首以新思维处理乱局,香港政府的错误就让其自己承受,待那无可避免的经济衰退、房市泡沫爆破和金融风暴发生后,才谋定而动,届时民望应有大转变,但不知是好是坏。

同时可以从旁说服恒基地产,将借出建造2000个过渡性房屋的农地改为捐出,并责成香港政府将四层货柜叠成的过渡性房屋,改为32层以上的公屋或居屋,并即时供合资格港人申请,最好预留四分一至一半给香港年轻人申请,并答允四至六年后可入伙,这样就可以在该地段即时提供1万6000个单位给港人申请,并责令香港政府在其余8000个过渡性房屋做类似改动,笔者相信,这8万个新单位和这样的后续速度将足以在短期内缓解香港的房屋问题。

若再加上主动将单程证减半,这些动作将一改香港市民、甚至部分年轻人对中国政府的印象。另一方面,由于本届香港政府的无能,也宜考虑笔者有关日后如何挑选和培养下届管治团队的建议:1967年暴动之后,英国政府就是因为挑选了有理想、有能力的麦理浩,设立廉政公署肃贪、将当时充满贪腐的警队大換血,以沒贪腐倾向的中学毕业生为主体、开展10年房屋计划,即现在仍惠及许多港人的公屋制度,使香港民心逐渐归附。

香港特首也宜认识到,下届连任的机会其实很小,即使连任也是行尸走肉,倒不如在尚有权力的剩余日子,着力搞好房屋和其他民生问题,留一个不太差的后名,现在的名声真的很差,时日也无多。除了上述建议,也应主动督促那些避责官员,抽出那些被丢弃的市区用地,包括报章报道的废弃校舍、街市和其他市区用地,尽快提供更多公屋和居屋给市民申请,长远也宜考虑发展中大伍美琴教授指出的大量绿带用地。笔者相信,避责官僚说没地起屋,有些情况其实是“非不能也,实不为也” 。

相对于往日的忧心仲仲,笔者现在的心情却是相当豁达,原因是我已预料香港即将来临的经济衰退、房市泡沫爆破和金融风暴,应该怪谁?笔者的答案是香港历任毫无责任感和能力的财金官员、香港地产商和炒房一族的过度贪婪,即使没有年轻人的反抗,眼前的房市泡沫仍会被其他负面事件引爆。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中国不宜期望港府 能解决政治乱局”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