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 好样的-中国讯息网

90后 好样的

作者:游润恬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11-14 09:49:35

到手的国企铁饭碗不要,入职业内著名前辈开的公司后嫌闷,毕业才半年就果断决定创业,即便从外地初来乍到也能很快在北京组成团队经营自媒体,还无需靠爹妈资源。眼前这位90后小姑娘的自由、自在、自信,让在座的我们几个70后、80后自叹不如。

那天跟几个同龄朋友吃饭,有人带上比我们小十几岁的堂妹一起来,介绍时说是小网红。我们比她晚到,还真是可以在人来人往的饭馆里一眼认出她,就是大晚上在室内戴帽子,穿了蛋黄色蓬松连帽衫,涂了艳红口红,坐在窗边一边用手机工作一边等我们的小姑娘。她说今天化的是淡妆,我想也许是体贴地考虑到我们这些穿着无趣的中年上班族的感受。我后来在朋友圈看到她上浓妆的照片,简直判若两人。

她来自东北,在南方某不错的大学念了哲学硕士,半年前毕业后有国企要招聘她。她爸到现在还是非常希望她去国企,但她就是不喜欢,选择去北京某文化名人开的宣传公司应聘。

她入职后发现朝九晚五的工作太占时间,且公司营利状态不佳。于是当某社交媒体平台提出可以给她资源做宣传,她毅然辞职,拉上几个小伙伴组成团队,开始自己的事业,靠在微博写影评或在抖音“带货”(也就是以短视频方式推销各种品牌产品)的方式挣钱。

回想起20多年前我在选择职业道路时,曾经也有过这样那样的想法。父亲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年轻人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必须是稳稳的,雇主最好是永远不倒的政府或有金字招牌的大企业,我就乖乖地打消其他念头。

但是传统意义的优质工作不可能在任何时代都永远优质,按部就班前进不保证就能永远不落后。新型经济业态不断迭代冒起,焕发出原来没有的商机。当我们尾大不掉地因为还没研究透新业态而徘徊在外围观望或试水的时候,一批90后已经义无反顾地瞄准目标,一头栽入,时不我待。

说回上面介绍的90后女生。在她短短的职业生涯中,就有两个经验是前辈做不到她却能做到的事。一是据说之前入职的那家公司想请她,是因为看重她从念书时开始经营自媒体以来累积的资源,想通过她拉某个特定领域的客户。要知道,这家公司的老板可是福布斯中国名人榜榜上有名的大文人,但也许因为术业有专攻,或因为互联网经济是碎片化、扁平化及万象更新,所以初出茅庐的毕业生,也可以有大老板不立刻掌握的资源。

第二个经验是,她大学的心理学老师看到她在微博分享想法赢得不少粉丝,便写了关于心理学的文章通过她转发,但阅读量就是上不来。她幽幽地分析,老师的文章说不出具体哪里写得不好,可能就是缺乏网感。

我好奇她爸妈怎么看她现在的职业。她很纯粹地说,不允许家长开微博账户;如果他们开了微博,她宁愿放弃写微博谋生的职业。写微博要赚钱就必须得有足够的粉丝,要“长粉”(增加粉丝数量)就必须写些带情绪的东西,不希望妈妈读后瞎担心。旁边的朋友点头说是,人设(人物设定)这东西,只有粉丝和家长当真。

但她的微信朋友圈却是从来不屏蔽妈妈,妈妈经常在她的贴下点赞或留言。从她转述东北家里最近的趣事,可以看出她只身到北京闯荡后依然与家人维持亲密且融洽的关系。

朋友感慨道,相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年轻时总觉得做得多好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恨不得早早离家并树立自我身份认同,多少都经过叛逆或愤青的阶段,而现在的90后、00后似乎活得更自在。也许是因为他们的60后、70后家长更愿意以呵护和鼓励的方式教育子女,以至子女长大后自然地觉得家庭是和谐的,社会是美好的,自己的意见和情绪是值得被重视的。

酒足饭饱之后,我们要埋单时才发现她已经付过了。这怎么行,我们都是在正经大牌单位工作了十几年的大哥大姐,怎么也不应该由毕业才半年、创业起步中的小妹妹请客,况且大家又不是外人或有业务往来的关系。

显然她没有把自己当成坐等哥哥姐姐照顾的小妹妹。正是这种娴熟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能力,使她在创业过程中游刃有余。我发自内心地用土方式感叹,90后,好样的!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90后 好样的”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