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冲突及其未来-中国讯息网

中美冲突及其未来

作者:黄元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11-13 09:50:03

中美贸易战发生的一个直接后果,是让在19世纪之后遭受西方列强侵略的惨痛和教训仍然记忆犹新的中国,再一次地切身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个生物性原理。美国总统特朗普是在提醒中国:美国只信奉弱肉强食,而无意于全球公正。应当说,中国太需要美国这个玩家。

贸易战促使中国在改进国内治理水平的基础上,建立更加自主、高效、可持续的实体经济和科技发展能力,更加强化军事现代化。由特朗普发动了对中国贸易战的美国,已经在全球战略上犯下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特朗普发动对中国的大规模贸易战和科技抵制,自然是基于美国对中国发展利益的掠夺与对中国崛起的阻击,但深层次的原因是制度分歧,是国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治理理念的对抗,其中无疑包含了对于中共与社会主义的仇视或者心理抵制。

以三权分立为基础的民主政治和以私有化为基础的全面市场经济体制,与以一党集权执政的党政一体的政体,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有限市场经济体制之间,自然不会因为有了部分市场的“联机”,而便将彼此之间的鸿沟自动填平。

事实上,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形势当下,所有的“主义(意识形态)”表述几乎已经没有任何现实意义,有意义的拷问只在于发展理念的正确与否和国家治理品质,除非在某一个“主义”里能把正确的发展理念和治理方略尽现于其中。

现在,究竟是社会主义在向资本主义过渡,还是资本主义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或者是两者正在全面融合、趋同?“社会主义”概念与“资本主义”概念的继续纠结,是否确实还有价值?“社会主义”能否拒绝“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能否拒绝“社会主义”?实际上,“主义”(意识形态)之争的缘起,不过是由于人类早期生活的地理上间隔,对认识和利益追求形成的狭隘思维所造成的局限的反映。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生活、教育、文化上的全球化,必然促使人类文明原始单体之间的疆界逐渐消失,促使人类之间的对抗思维与冲突心理趋于淡化并彻底消释,促使人类文明全球一体化发展形态自然呈现。

公有制是对私有制的制约

人类的原始文明从从公有制开始,原始时期没有太多的产品,也还没有占有的意识。在否定公有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私有制,随着人类的精神自觉而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一种人类的文明进步,正如从群婚制走向一夫一妻制。人类走到今天,一定程度的公有制是对于私有制的制约,有利于社会生产与分配的调节。

但是,毫无疑问,私有制本身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绝对的公有制并不会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最佳选择。“共产主义”是一种在目前还缺乏人类生物属性进化品质支持的制度愿景,私有制则正符合人类进化现阶段生物特性,而将会造就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充分发展。诚然,在建立私有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国家计划治理,要预留适当的公有份额,以主导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与公共事业建设。

国家治理、人类发展,光靠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固化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立足于对于包括人类本身在内的地球客观资源与宇宙运行原理的根本认识和把握,必须切实认识人类生存与地球资源供给之间的根本关系。如果说意识形态是重要的话,只有这样的意识形态才会具有根本性的思想指引价值。

美国暴露不可持续的内在“肾虚”

美国的独占、独霸心理与对抗、冷战思维,已经显然与人类文明进展的时代要求无法兼容。

在现时全球背景之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建设主张与构筑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具有圆球形无死角的广阔时空前景,代表人类共同的进步要求与发展方向,也是对于美国霸权主义思维的致命打击。美国正在衰落,这恐怕并非是一句空话。因为,美国在推进全球文明进步议程上,已经明显暴露出了其不可持续的内在“肾虚”。

现在,在中美关系互动上,美国应该考虑的是:按照中国现有的发展逻辑,会否在根本上颠覆美国的发展利益,或者说会在哪些方面颠覆美国的发展利益?美国能否彻底改变中国,或者(在根本上领导)打败中国?中国则必须考虑:既然与美国因道有不同而不相为谋,则是否能永远居于美国的实力之下?不然,该怎么样?中国是否需要或者有可能改造美国?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已经很现实地摆在面前。

中国的曾经落后是因为制度的落后,中国的发展是因为制度的变革。制度本身就是生产力的有机构成要素,没有先进的驱动社会发展的能动机制,必定不能激发社会生产力的根本性发展。制度是一把双刃剑,要么驱动社会发展,要么阻碍社会发展。制度还必须常拭常新。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奋斗愿景的应用价值,在于从原理源头设置上就兼顾了全社会共同富裕和共同发展。

然而,这种制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遇到一个要害问题,就是它过分地强调了人类生活的社会属性,而忽视了人类基于生物属性的基础。人类现阶段的基本品质是:当社会属性不敌于生物属性时,会为后者所折,也就是说,生物属性具有基础性、根本性作用力。这也就是公理和法律在现实中反而常常会被现实利益阻止,而不得不暂避一时的缘故。

2500多年之前的中国春秋时期,孔子系统地整理了他之前的中国文化典籍,经过他和他弟子的努力,形成了儒家文化学说体系,由此奠定了中国社会主要文化元素和心理。这个体系直至19世纪末几乎纹丝不动。

由于这个学说体系有严重缺乏对于中国以外的整体世界的客观认知并及时自我变革,也有严重缺乏对于社会治理方法上的有效探索和指引,以至于中国社会有失先于15世纪以降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由欧洲人主导的第一波全球化发展节奏,而在19世纪末至于极度的积贫积弱。20世纪初,孙中山开始了重组中国社会体制的努力,最后砸碎了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建制。

全球权力重心正转向亚洲 

20世纪中叶,毛泽东彻底终结了整个旧时代社会建制,代之以诞生了一个以西方近代著名社会改革思想家马克思、恩格斯的政治学说为指导、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又步履蹒跚了近60年,习近平主政中共后,启动了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步伐,彻底掀开了中国从古老社会治理观念转向现代化国家治理的质变,制订了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指针。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必须同国家现代化的进程相适应,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求相适应,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德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弗兰克·泽林(Frank Sieren)认为,在17、18、19世纪,欧洲人决定世界规则;在20世纪,美国人决定世界规则。这些都是少数人决定规则。现在,西方作为少数派把游戏规则强加给多数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全球权力重心正在持续转向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全球平等的秩序已经开始。

最近,有美国智库预测,至2050年,全球综合实力排在前五位的国家是:中国、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应该说,中国只要能够紧紧执持不断实行国家治理自我革命与向世界开放这两条而绝不松手和偏失,始终抱持滚石上山的奋斗勇气和智慧,必然能够有效推动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并获得在全球的重要话语权。

美国应全面融入全球化

中国的国家治理必将由自我革命而向上走,包括从多党制和三权分立等政体中,汲取治理方法,激活国家全部有效能量的路径,只有这样的中国才能释放出近14亿人的根本内在生产力。到那时,中国才能真正崛起。

高度集权的一党执政与党政一体的国家体制运行下,在维护权力核心上的艰辛、大量文件累牍重复上的靡费,并在处理互相掣肘上对于国家创造力的牵制和消耗,只会继续制约与不断地大量损耗全体国民的创造效能,而只为满足及维持一小部分人的权力的私欲。

在这种治理体制下,许多人,从平民到官僚,一生碌碌无为,不能思考,不能作为,个人能动性严重不足或者受损,国家由此处于既有所发展,又是内生动力不足或者不够强劲,因人任事、兴废,整个国家的根本性可持续内生创造力会始终不能充分,从而导致国家综合竞争力指数在全球前移不够。

1949年建国前夕,毛泽东告诫:“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但序幕还不是高潮。”

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得益于西方发展理念、发展制度、教育和先进科技的地方很多,西方也从中国市场获得巨大的现实利益和发展动力。人类各地的区域文明必然将由共同的整体文明所取代,关键是必须打破诸如“美国优先”的地域局限和狭隘。

中国对于与欧美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处理,虽然相对于19世纪欧洲列强侵略和殖民时期已经完全不同,但那些被欺凌的惨痛记忆和教训,并不会轻易地忘却而被忽视。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华民族必然会永远记取的历史教训。中国自身以及与各国的关系是一个动态,但从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的信条出发,主张强而不霸、强而质优的文明秩序,推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类发展理念,可能会是人类未来整体生活秩序建构的可行选项。

对于贸易战而言,中国应当持一分为二的心态,对于美方要求中国实行对于外资更加开放和公平的知识产权保护等主张,应认为这并非单是美方的利益,也是中国本身发展的要求而应顺势推进以做得更好。当然,对于美国出于忌惮中国战略崛起而企图遏制中国的一系列单边主义行为,应予以坚决回击。

中美贸易战当下,作为冒险者和急功近利的特朗普,在经过与中国多次交手的一年多时间后,发现依靠恐吓和欺凌完全占不到中国太多的便宜,相反陷入进不易、退不能的两难困境。美国的未来只有一条正确的路径,那就是:放弃“美国第一”的自肥狭隘和极端自私,全面融入全球化,在全球化中获得自身价值与发展。

即便是面对全面崛起之后的中国,如果坚持“美国优先”或者零和博弈的思维,中美之间就只有你死我活的对立或者战争消耗了。但是,如果放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摇篮里,自然就可以彼此共享人类的文明成果。

过去美国一时强大的累积,靠的是投机与对于全球市场的及时利用,今天的美国已经与全球多数国家的发展利益相冲突,明天的美国,若离开了中国和世界的捧场,根本不可能会有什么前途,甚至失去现有的基本积累而成为“明日黄花”。从历史中走来的中国,则正在逐渐形成和展示出自己特有的国家和文化品格。

地球一体且转动不已,人类须要自审、自谨。

即便是面对全面崛起之后的中国,如果坚持“美国优先”或者零和博弈的思维,中美之间就只有你死我活的对立或者战争消耗了。但是,如果放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摇篮里,自然就可以彼此共享人类的文明成果。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中美冲突及其未来”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