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善变之弊-中国讯息网

公积金善变之弊

作者:杨萌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11-10 12:24:19

公积金的无所不在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商家与客户的关系,而且其中条例又经常生变,让人感觉它像是一个善变的情侣一样,当你正觉得开始慢慢了解对方时,它却又变了。

每当有跟公积金相关的新闻出现在时,几乎无一例外,都会变成热搜,不但有超过一般的转发量,留言也会排山倒海。公积金任何风吹草动,不管好事坏事,似乎都会传千里。

公积金事关人们的“血汗钱”,在人生抵达很多重要里程碑,比如开始工作、买房、看病、退休时,都有它的踪影,受到关注是很正常的。但这样的关注,也有它异常的地方。看看网民对于公积金新闻的留言,很多时候是在一面倒复述似是而非的既定印象,什么“钱到死了都拿不出来”“钱在银行、人在天堂”“有几个人能长命百岁”……网民对于公积金,仿佛都充满着非理性的爱恨交织。

为什么明明是自己的钱,人们却不能像对待银行存款那样,拿出一分纯粹交易般(transactional)的冷静来对待?很显然,作为几乎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公积金的无所不在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商家与客户的关系,而且其中条例又经常生变,让人感觉它像是一个善变的情侣一样,当你正觉得开始慢慢了解对方时,它却又变了;日子久了,难免就会生出一些嫌隙,总觉得对方摸不透。

就像退休存款计划(Retirement Sum Scheme),在过去三四年已经历了至少四次调整。2016年,原本叫了近30年的最低存款计划(Minimum Sum Scheme),为了避免让人误解必须达到某种最低存款才能领钱,更名为退休存款计划。计划原本并没有最迟发放年龄,会员可以将储蓄保存在退休户头不取出来,但这跟户头是用来提供养老入息的初衷相悖,因此2018年起,如果会员没有通知公积金局,从70岁开始就会自动获得入息。

之前,发放期也没有上限,一些会员用现金填补退休户头后,每月入息没有增加,但发放期却被拉长,结果有会员要到128岁才能把全部的储蓄领完,因此发放期缩短到95岁。这个星期,人力部又宣布从明年起,发放期再缩短到90岁。

缩短发放期是回应了坊间反馈,一些人的退休入息会因此增加,这是好事。不过,作为目前60多岁以上年长者最主要的退休计划,频繁的变动总是让人觉得容易发懵。

尤其是这次的更动,跟为长寿做准备的政策主旨有一定的冲突。原本有五分之四的会员有生之年都有入息,但发放期缩短后,这个比率会下降至三分之二。虽说任何会员无论存款多寡,都能在80岁之前加入公积金终身入息计划(CPF LIFE),但年长一辈的会员存款本来就不高,就算加入终身入息计划,入息也不会太多。

好些相关的政策都是将年龄定在95岁,作为养老“保底线”。比如,能用来购屋的公积金存款,取决于剩余屋契能否让最年轻屋主居住到95岁。55岁及以上买家购买灵活屋契的二房式新组屋时,屋契也得能让他们住到95岁。在屋契回购计划下,剩余屋契也要能让屋主住到至少95岁。

现在,退休存款计划却把发放入息的最后年龄提前到90岁,让人难以不怀疑,这么做是否只是为了回应一些会员的诉求,而放弃了跟其他政策的一致性和易懂性。

人力部长杨莉明上个星期在国会提出《公积金(修正)法案》二读时,坦承公积金制度不易理解。毕竟,这是个涵盖390万个会员和15万个雇主的庞大体系,每个会员又把公积金用在住房、医疗、教育、保险等,这还不包括各种援助政策如乐龄补贴计划。

她说:“同时,公积金制度又得与时俱进,新旧条例还得并存,来兑现所有的承诺,所以就算当同一家人互相比较时,也会觉得混乱。”

与时俱进固然很重要,不过,过度频繁的“俱进”,反而会让人跟不上进度,加深误解。这或许就是公积金新闻为什么总是上热搜的原因吧。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公积金善变之弊”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