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线里的认同与排外-中国讯息网

断层线里的认同与排外

作者:吴新慧 阅读量:11072823 发布时间:2019-11-03 08:28:10

在建立和强化身份认同时,任何教育和社会机制,不应是通过丑化或敌视他人来壮大自己,我们都处在大地球村的生态中,没有任何国家和社会是可以独立的,更别说是独自解决问题。只要有决心和智慧,矛盾可以互相谈判调解,更大的挑战是彼此放不下的自私与偏见。

上星期在新达城无意间光顾了一家有回教认证的日本面馆,顾客大多数是年轻的马来族同胞和家庭,是日本餐馆里不常见的景观。这是市场开拓、美食文化与宗教习俗的美好结合,本地已有更多火锅、叻沙、虾面和点心店等美食业者领有回教认证,使我国的饮食天地更呈国际化与多样性。

开放、多元与互相融合,应该已是我们的地球村多年全球化后的常态,然而近年各地出现的保守与民粹主义浪潮,凸显了各地社会仍面对许多社会分化问题,当中贫富悬殊的社会阶级问题和移民问题是主要的社会断层线。

新加坡社会的多元与融合现象又是否仍只偏向于对饮食的摄取与料理?对语言、文化、国籍、职业和社会阶层等,只是选择性开放与包容?新加坡要追求的身份认同是什么?在构建与加强身份认同的过程中,又是否出现了过于保护自己的排他性?这是我们的国民教育与社会建设中,应当不断思索的问题。

就如保留传统与拥抱创新未必就得处在对立面,我们对身份认同与多元开放的思考,同样不必让自己和所处的社会受困在认同与开放的对立面。身份认同的凝聚,更不应是建立在凸显与别人的差异上,尤其是对他人的既定印象与偏见上。

中国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何帆在今年1月出版的《变量: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一书中,提到中美贸易摩擦只是一根树枝,中美关系是大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才是森林。而从小趋势入手,“我们需要格外关注各国政治经济中正在涌动的一股暗流:民粹主义的兴起。”

近两三年,我们已从多个国家的政治选举与公民议题中看到民粹主义膨胀会影响内政,这股内政力量又如何影响了外交,过程中,社会阶级与移民问题等断层线经常是政客最爱把玩的游戏,任意左右和放大来推高民粹情绪以达到私己目的。

诚然,社会断层线的根本还需要国家拿出政治毅力对症下药,包括社会重要资源的均衡分配,确保经济全球化的果实与利益能惠及广大社会中下层,中下层家庭有机会受良好教育等等。移民问题则一方面除了要更好地处理本土与外来人口的利益与矛盾,也须针对性地管控人口流入量,确保在补足重要领域的人力资源缺口时,教育、医疗与住行等基础配备也能足以支撑。

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新加坡政策研究所和种族和谐资源中心One People.sg最近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移民课题和阶级差异是国人相对更关注的社会断层线问题,其中被视为最可能影响国家身份认同和对政府信任度的是移民课题。其他在调查中提及的断层线包括种族、宗教,以及同性恋、双性恋与跨性别者(简称LGBT)相关课题。受访的有大约4000名公民与永久居民。

新加坡是个开放社会和经济体,除了本身的多元种族宗教和文化特色,外来食物、物品与文化已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同的思潮与科技趋势也在这里碰撞和发展。这种经常接触与碰撞的机会应使我们在面对外来因素与竞争时,更从容自在,而不是更趋向保守,选择排斥与逃避。在维护本土特色和国家身份认同上,我们经常选择性的把喜欢的外来元素视为是潮流或趋势,把不利和不喜欢的标签为文化和政经侵入。问题是,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并非可以这么简单地一分为二,窗口和门户打开了不可能强求只闻花香和净化的空气。重要的还是提升自己的见识、知识和技能,以及建立更利于人与人、国与国之间共荣与互重的相处之道和机制。

相对于保守和保护主义,我们的社会和地球,其实更需要多视角、多层面与多元的思考与交流来一起探讨应对经济挑战、气候变化、科技变化和极端主义等冲击的方案。保护主义和排他性往往彰显的是人性中的自私与偏见,更糟的是互联网把线上线下的这种怨恨与误解堆积成一股戾气,也就是凡事都要做得狠,非要把不顺眼的人整下去的一种暴戾心理或风气,那对社会是危险的,只会制造更多无法化解的冲突和矛盾,把原本伸张正义的好事,变成无限放大的群霸欺压。包括我们自己的社会在内已看到这样的“伸张正义”或排他的模式:网民起底、谩骂、恐吓和群起要求对方“滚回去”或辞职等等。

在建立和强化身份认同时,任何教育和社会机制,不应是通过丑化或敌视他人来壮大自己,我们都处在大地球村的生态中,没有任何国家和社会是可以独立的,更别说是独自解决问题。只要有决心和智慧,矛盾可以互相谈判调解,更大的挑战是彼此放不下的自私与偏见。

我们应避免让互联网和网上社交群体把自己设定在某种视角和圈子里,然后又漠视其他群体。何帆在他的《变量》一书中说,古时候人们很少走出自己的村落,是因交通不便等因素,现在很少人走出自己的圈子,却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互联网把我们变回了“洞穴人”,洞穴之间的社群又彼此不认识或不愿意认识,“而你不了解的圈子,可能其人数和影响力远远超乎你的想象,且正在发生一些更有意思、更有价值的事情,甚至通过千丝万缕的联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你的生活。”

网络世界让原本弱小的人有揭露和抒发的管道求助,得到应有的正义和权利,然而网络也不能成为私刑的工具,更糟的是沦为另一种网上霸凌,引发更多暴力和冲突。政治领导人还是要建立更健全的社会和援助机制,确保社会阶级差异、移民以及种族宗教等社会问题,能得到正视和很好的处理。同等重要的是,个人与社会都需要营造一种对人对议题都能设法从多层面、多视角观察,思考和了解的文化。

毕竟凸显问题的最终目的应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不是无限放大而失控,只为围观看热闹。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断层线里的认同与排外”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