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的量子通信科学卫星上天、量子通信京沪干线落地,越来越多贴着“量子”标签的商品、商机不断涌现。床垫、杯子、护腰等最常见的生活用品,在量子、磁疗等“高大上”的包装下都变成了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尽管价格不菲,但不少消费者仍然乐此不疲。(10月28日《法制日报》)
当普通商品贴上“量子标签”,不仅价格提升,而且还能够热销,这对于商家来说是一本万利的生意,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却是被忽悠了。
普通商品贴上“量子标签”,立马使商品的功能变得神奇无比,甚至成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可事实上,所谓的量子水、量子药、量子肥料等都是忽悠大众的名词。据了解,目前量子科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换言之,“量子商品”与量子一点关系也没有,再说得通俗点,贴上“量子标签”的商品都是“假冒伪劣”产品,都是不可信的。可对此,不少消费者是不清楚的。
一些商家将普通商品贴上“量子标签”,不难理解,只想着从中获利,而一些消费者被骗,一方面是因为科学素养低,不了解“量子”的真正内涵;另一方面是对神奇商品的“盲目”推崇。总想着能够找到神奇的商品,让自己受益,当然也有“急病乱投医”的原因。如此,难免会上当受骗。商家炒作“量子”概念,利用“量子”包装商品,体现了商家的不诚信,但“量子商品”层出不穷,则不仅限于此,这暴露出监管的乏力。既然量子还没有运用到商品,那么监管对这些“虚假广告”应该给予处罚,而网络平台更不该容忍这些“量子商品”忽悠消费者,但从现实来看,“量子商品”卖得红火,商家赚得盆满钵溢,这是将消费者当成了“唐僧肉”。可悲的是,一些消费者不只被“量子产品”忽悠一次。比如买了“能量被”,觉得盖了这个被子身体就有能量;买了“量子杯”,觉得喝了对身体有好处;买了“玉石床垫”,认为可以增加人体能量……
普通商品贴上“量子标签”,故意夸大功能,吹嘘得天花乱坠,再加上煽情的推销术,将一些消费者忽悠得团团转。比如,一款正在网上售卖的“量子手链”。这款量子光波能量手链号称有托玛琳远红外负离子珠子,采用光量子技术,通过高科技,在量子仓经48小时纯物理的光波量子能源共振方式处理而成。同时附图片,号称“带上量子手链者可轻松抬起一人,腰腿间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支撑”,并称“量子高频能量波可带动人体细胞每秒钟上亿次的震动,击碎血管中的毒垢,还原微循环常态”。如此“夸张”广告,应依据相关法律给予严厉惩罚。同时,要倒逼网络平台监管。当然,在消费者中进行宣传,提高消费者的辨别能力,也是很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