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结束的第九届北京香山论坛中,“中导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据报道,10月21日在论坛开幕式结束后,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在主题为“大国关系与国际秩序”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第一个进行了主题发言。发言中绍伊古指出,华盛顿之所以退出《中导条约》,是在谋划遏制中俄两国的威慑力。
《中导条约》全称《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是1987年美、苏两国签署的一份旨在销毁射程两国介乎500至1000公里的短程导弹,以及射程介乎1000至5500公里的中程导弹,包括搭载常规与核弹头的弹道导弹和陆基巡航导弹,以及导弹的陆基发射器。
在今年8月2日,美国以所谓“俄罗斯长期违反《中导条约》规定”为由,宣布正式退出《中导条约》。随即在8月18日,美国便在加利福尼亚州试射一枚常规陆基巡航导弹,该导弹在飞行500多公里后击中目标,此次试射获得的数据等将被用于未来美国中程导弹的研发。从如此紧密的衔接实在让人怀疑美国对此早有预谋,当时绍伊古就对媒体表示,美国在2月1日作出退出《中导条约》决定前的8个月,即将近1年前,美国就已经批准并拨款研发违反《中导条约》的导弹。
美国的退约让国际军控进程受到巨大挫折,也让世界感到了新一轮军备竞赛的隐忧。有舆论认为,《中导条约》的失效并不在于俄罗斯是否真的违约在先,而是美国认为的“潜在对手”的中导技术和核能力日益巩固与提升,如果自己不对条约进行合理调整,就会在该领域掉队,并在战场上处于被动。可以预见在没有了限制以后,早有技术储备的美国能够加速发展和部署中程弹道导弹,在不长的时间内将此类型武器重新投入使用,从而为美国的决策者们在制定战略构想和任务计划时提供新的选项。
另外,美国有可能利用中导问题影响地区局势。明显的是,如果美国在中东欧地区部署中导,则会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并恶化俄罗斯与相关欧洲国家的关系。而在亚洲也是如此,在8月3日美国防部长埃斯珀就表示,希望在亚洲部署陆基中程导弹。虽然当时美国在亚洲的游说并没有得到满意结果,但美国似乎并未死心。
据日本《朝日新闻》此前称,退出《中导条约》后,美国开始与日本就部署新型中程导弹进行磋商,10月18日一名美国高级代表抵达日本,与防卫省、外务省和国家安全委员会举行了会晤,相关议题已提上日程。虽然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罗伯特•卡弗中校卡弗予以否认,称“美国并没有向任何国家提出部署(这些)系统的申请”,但该消息对于相关亚洲国家也是一记警钟。
随着“后中导时代”的来临,今后围绕中导问题的博弈会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