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发布《云南省外来入侵物种名录(2019版)》,这是我国首个省级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名录》收录了云南境内发现的福寿螺、美洲大蠊等外来入侵物种441种及4变种,其中50.1%的原产地来自美洲。(5月26日新京报)
值得注意的是,就连国人熟悉的牛蛙、小龙虾,也与美洲大蠊(大蟑螂)等一道,赫然位列Ⅱ级严重入侵类。外来入侵物种是本地没有自然分布,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引入并建立自然种群,给当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近年来,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生物入侵形势,海关在查验时经常查获入侵物种。
研究表明,外来入侵物种主要有如下危害:一是削弱生态系统,破坏生态平衡。二是污染生态环境,危害人畜健康,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健康。三是使食物网络结构崩溃,导致生物灭绝。还可能导致当地物种退化、病毒传播,甚至容易诱发过敏性哮喘、鼻炎和皮炎等疾病,严重的还会并发肺气肿、心脏病乃至死亡。
云南外来入侵物种的原产地来自6个区域,441种及4变种。而我国幅员辽阔,跨越近50个纬度、5个气候带,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多数外来种都可以在我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种已超过750种,且进程还在加快。对此,2014年科技部正式在沪启动编撰《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志》,全面梳理我国外来入侵植物本底资料,为500多种外来入侵植物“建档立案”。
云南是我国首个发布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的省份,而国家层面自从2003年开始,就公布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现已公布到第四批,为生产生活提供警示。然而,我国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立法还显得滞后。好消息是,农业农村部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推动外来物种管理立法,有了法律一定会更有效防范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危害。
而加速立法防范的同时,还要尽可能切断外来入侵物种的源头,严厉打击有意引入之外,对于“无意传入”也要保持警惕。此外,加大宣传和培训,依靠创新驱动,建立预警机制以及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物种数据平台等,都是防范入侵的有效手段。而无论如何,防范外来入侵物种,应当推动立法进程,在法律框架下,防范才能更高效;许多国际组织及发达国家都是靠立法防范。在国家生态安全面前,不应该有任何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