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年轻人是社稷栋梁,要培养丰富学识、敢担当、能为群体利益着想、为人群服务的年轻人,是社会、教育和父母共同的责任。
今天,关注时事新闻,眼观四方、耳听八面,能在适当时候献计献策的年轻人为数不少;但也有许多年轻人对国际局势、国内大事不闻不问,对大选、老人福利、房屋、环境设施、教育、气候暖化等问题所知有限,觉得这些事情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轮不到自己或根本不需要自己去操心。于是,他们没有阅读或了解新闻的习惯,把时间花在滑手机、上社交媒体、在网上分享生活点滴或寻找娱乐。当然,也有些年轻人忙于学业,找资料做报告,为建立个人履历而参加各类活动,却忽略了国家大事。
这会带来很大的影响。首先,年轻人对社会冷漠,没有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也不知道住家附近有什么公共设施,对邻居冷眼相待,这将使社会缺乏凝聚力与温情,个人对国家、社区没有归属感。
其次,如果年轻人对国家的历史根源、各方面的发展、种族礼俗、艺术文化缺乏认识,到国外浸濡、旅游、公干或当外国旅客问起时,无法侃侃而谈、畅所欲言,那是何等尴尬的事。再说,年轻人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却对国家大事不感兴趣,就不能建言献策,如何让国家有更长远的发展?
为了培养有见识、有作为的年轻人,家长应从小灌输孩子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世界观,并为孩子读报、讲解新闻,带孩子参加社区活动,培养他们关心周遭环境,进而关心国家大事。如果家长让孩子沉迷于网络世界或电脑游戏,将使他们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对身边事物漠不关心。
第二,关心国家大事能培养年轻人的独立思考与价值判断能力,这是至关重要的。这对他们的本科学习、专题的深入探讨,以至个人的学识修养、修身品德的提升,都有莫大的帮助,他日为社会服务时,能忠于职守,遇事做出正确的选择。年轻人应多看报纸、听新闻、参加座谈会,与家人朋友谈论时事,发表个人对社会问题的看法。
第三,学校除重视学业成绩外,也应强调学生要关注国事,提升学生的课外知识。学校可安排和鼓励学生参加义务工作,探访社区里的独居老人、需要帮助的家庭、为孩童补习等;或在学校举行庆典活动时,邀请区内的慈善团体和儿童团体参与,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理心,进而了解时事、关怀社会。
总之,年轻人应走出舒适的生活圈,多关心国家大事,这对个人、社会乃至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父母、学校和社会则应扮演引导和参与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