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转型的奇迹-中国讯息网

马拉松转型的奇迹

作者:郑景祥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10-20 14:32:07

现今科技日新月异,如何培训员工把握机遇,事实上就像一场长途的马拉松。过程中,企业要确保自己一直保持领先优势,至少不要落后大队。

这不是一项比赛,却比任何一场赛事更具挑战性;这不是一个受国际田总认可的世界纪录,却比任何一项正式纪录更激动人心。

以后就算有选手以更优异的成绩打破现有纪录,我相信人们还是会记得,在2019年10月12日这天,肯尼亚的基普乔格突破了当时的人类极限,成功在1小时59分40秒跑完42.195公里的全程马拉松。

基普乔格平均每公里只用了2分50秒的时间,换算成2.4公里的IPPT就是6分48秒。但不论是马拉松或是其他运动,真正让人由衷敬佩和感动的,从来不是精湛的技巧或是高明的技术,而是奋战的精神。

这个纪录不被承认,是因为它不是在比赛的环境下产生的。其实,基普乔格不是在和其他选手竞争,他挑战的是自己,是人类的极限,是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为了这个信念,41名当世顶尖的长跑选手甘心当基普乔格的陪跑员,他们包括刚夺得男子5000米世锦赛银牌的埃塞尔比亚19岁小将巴雷加、美国的奥运男子1500米金牌得主森特罗维兹,以及乌干达的穆萨加拉。他们轮班上阵,排列成V字形跑在基普乔格前面为他挡风护航。

这些个个都可独当一面的名将付出宝贵的时间与精力,陪基普乔格练习与出征,为的并不是成就他的个人风光,而是要以团队的力量协助他打破局限,缔造历史。

如果是100米或200米的短跑项目,像这样一群人的保驾护航或许起不了什么作用,但在长达42.195公里的马拉松,团队的激励与破风,至关重要。

有一段非洲格言:如果你想走的快,那么你就一个人走;如果你想走的远,那么就和大家一起走。  

现今科技日新月异,如何培训员工把握机遇,事实上就像一场长途的马拉松。过程中,企业要确保自己一直保持领先优势,至少不要落后大队。

李显龙总理日前在全国职工总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致辞时就强调,行动党与职总须携手帮助员工应付转型。

要在这场“马拉松”取得佳绩,劳资政不能站在对立面相互排挤,而是要朝着更大的终极目标,彼此配合,尽全力用各种方法为跟不上的员工护航。如果最终只有工会、商家或者政府能脱颖而出成为赢家,这场马拉松就不会有太大意义,也不能集结所有人全心投入与付出。

在这样的协作方式底下,彼此的信任很关键,因为大家都在某个程度上牺牲了一些个人利益,去成全另一个更大的公约数。如果获利的总是某一方,或者有另一群体被抛在后头,之前的信任与平衡就会溃败。

所以李总理强调,大家要牢牢牵着彼此的手,让所有人有信心,“我们能一起渡过难关,虽然这并不容易,但每一步我们都会与你同行。”

“每一步与你同行”也是基普乔格打破记录的重要因素,在漫长的42.195公里中,几乎每一步都有伙伴们不离不弃地为他开路,相伴在侧。

从科技的角度,基普乔格当天所穿的Nike AlphaFLY特制运动鞋,它的泡沫鞋底就嵌入了一块弯曲的碳纤维板,商家声称这块板可以提高4%的新陈代谢效率。另外,前方开路车上也配置了镭射仪器,精准地以每公里2分50秒的速度在地面投射引路的绿光。还有基普乔格沿路喝的水,以及陪跑队形的排列,这些都一定是经过科学分析与计算后所拟定的方案。

无论是企业发展或是马拉松,我们已迈入无法规避科技的时代。

基普乔格缔造纪录的过程有太多值得学习与深思的地方,劳资政合作克服经济转型的挑战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如果换成政治的角度,反对党阵营要视之为放下成见与壁垒一起合作,为更大的理想与目标去开创历史的启示也无不可。

一个原本是相互竞争,拼速度比耐力的个人马拉松,却演变成一项分工合作,相互扶持的团队任务。从陪跑、破风、递水、开路安全车,到地点的选择、路线的规划、跑鞋的设计、镭射的跑速指引等,全世界的资源和期盼都集合起来为一个无关自己的事倾注心力,或许这才是基普乔格缔造的奇迹。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马拉松转型的奇迹”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