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020考研正式网上报名。 然而,一条“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歧视”的微博热搜引发许多人关注。有媒体报道称,不少学生反映,有企业在招聘问答环节中直接明确回复, “不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 , 有的HR更是直接表明,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区别大了去了,“非全日制=本科生”。(10月11日,澎湃新闻网)
客观讲,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之间究竟有多大区别,恐怕连那些负责招聘的HR也未必说得清楚,只不过是心存“没经过学校深造就是混来文凭”的偏见,直接片面的把“非全日制”与“花钱买文凭”划等号,所以才会给“非全日制”自动降档。
事实上,早在2016年,教育部就下发了《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了“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规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统筹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可见,所谓的“非全日制=本科生”就是一种典型的傲慢与偏见。
必须看到,同等标准和条件下取得的文凭,在价值上理应相等,不能因为“非全日制”就否定一个人的努力,更不能就此否定国家高等教育的成色,这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之一,也是重视人才的最直接表现。如果因为文凭上多了“非全日制”几个字,就对人低看一眼,那只会制约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再者来说,文凭只能代表一个人学习到哪种程度,而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能力水平,有没有真才实干,工作岗位才是最好的“验金石”。简单粗暴的以文凭给人才划分等级,认为“全日制”就是真人才、有真本事,显然过于片面。而在某种程度上讲,相较于边工作边求学的“非全日制”,全日制研究生在社会实践、工作能力等方面应更处劣势才对。看文凭招人,结果并不见得就会更如人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难得,轻视不得,耽误不得。”人才的重要性早已无需赘言,不管是对于企业,还是对于政府机关,需要做的就是要从思想上、行动上彻底摒弃“唯学历论”等错误旧观念,以更加包容、更加公正的态度来对待每名人才,给人才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而不是以各种“门槛”加以拦堵,这样才能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让人才更好成长,为党的千秋伟业提供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