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选举中的“里通外国”-中国讯息网

美国总统选举中的“里通外国”

作者:于时语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10-04 11:09:49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乌克兰“通乌门”曝光,原来有所顾虑的众议院民主党籍议长南希·佩洛西正式启动弹劾调查。特朗普任上原来就不寻常的美国政治,更进入了多事之秋。

据《纽约时报》,“通乌门”曝光的起点,是一名曾被委派至白宫工作的中央情报局官员,正式向上司检举“总统滥用职权谋取私利”,具体是特朗普为连任竞选寻求外国的帮助,并且白宫试图掩盖这一举动。

我们因此可以看到美国政治体制的若干特点。其一便是受到多项法律保护的检举人(whistleblower)制度。如果检举事项有具体事实证据,有关方面在保护检举人不受报复之外,必须予以调查结论。美国传媒多方报道,虽然检举人对“通乌门”事件并没有第一手亲历,但是出于职业情报训练,检举报告非常专业,所引用的所有事实都有牢靠的证据证人,使得特朗普阵营抓不到漏洞。

其二便是我早就多次指出的,与尼克逊总统的情况类似,代表“深层国家”(Deep State)的美国情报阶层对特朗普有明显的负面成见。更糟糕的是尼克逊只是私德问题,而特朗普在许多情报机构人员心目中代表“国家安全威胁”。前中情局局长布伦南(John Brennan)就公开怀疑特朗普“通俄”。前些时候美国传媒广泛报道中情局曾经因为惧怕被特朗普泄露,而紧急救援撤离普京政府中的高层间谍,是另一个例证。

还有便是美国主流传媒的“无冕之王”传统,以监督和揭露政府阴暗面为己任。这次“通乌门”曝光,主流媒体功不可没。并非偶然的是无论弹劾过程如何收场,最早(9月5日)在一篇社论中披露特朗普胁迫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以帮助自己2020年连任选举的,正是当年穷追猛打“水门事件”的《华盛顿邮报》。该报自从特朗普上台以后,启用颇有深意的新刊头铭“民主亡于黑暗”(Democracy Dies in Darkness),确实言行一致。

从“阶级分析”角度,可以说这次“通乌门”事件,是美国精英阶层主导的情报界与主流传媒联手,打击特朗普依靠低教育白人草根的民粹主义。我曾经分析过,与不必担心俄罗斯抢夺饭碗的蓝领阶层不同,美国情报界保持了冷战时代遗留的仇俄防俄心态。

特朗普声称他是美国“深国”阴谋的受害者,并不太过离谱。然而他是普京更为中意的总统,也是实情。前次特别检察官的调查,没有发觉特朗普班子“里通外国”的实证,弄得民主党相当失望。这次“通乌门”白纸黑字,自然是他们不会放弃的机会。

美国媒体最新揭露:对莫斯科干预美国总统选举,特朗普曾经向俄国外长和大使开脱说,这也是美国对外的家常便饭。特朗普同时并不认为他胁迫乌克兰总统调查明年总统选举可能对手拜登的儿子,是什么出格的事情。这些看法其实不无道理,美国总统选举过程中的“里通外国”事件,其实早有先例,这便是1980年大选中,当选总统里根的班子串通伊朗革命后新政府的疑案。

这桩“里通外国”案子的实质,是里根竞选班子据称暗中与伊朗政府达成协议,推迟释放美国大使馆人质,成为卡特政府外交无能失败的实证。卡特政府情急之下,仿效以色列摩萨德援救乌干达恩德培机场人质行动,结果机毁人亡,加剧了连任选举的败局。此事经过美国国会调查,苦于找不到实证而不了了之。

但是伊朗革命后首任总统巴尼萨德尔,以及福特至卡特政府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后任哥伦比亚大学中东问题专家希克(Gary Sick),还有里根竞选班子和白宫职员等多名证人都认为确有其事。后来里根政府秘密通过以色列向伊朗提供武器,普遍认为是就此报答霍梅尼政府。退出政界后,希克教授经过详细调查,为此写了一本专书。

除了里根当时只是总统候选人,谈不上“滥用职权”,这桩“里通外国”旧案与当前“通乌门”的最大区别,是里根班子里都是精明的政界和官场老手,包括据传秘密去法国与伊朗政府代表密谈的老布什,又是在“水门事件”的教训之后,处事滴水不漏,令外界找不到把柄。

比较之下,“通乌门”中的特朗普“吃相”实在难看,留下太多的把柄,更何况是以现任总统身份出面,坐实了“滥用职权”的指控。由于美国选民的两极分化,以及共和党的参议院多数,这场“里通外国”弹劾案最后伊于胡底,目前难以逆料。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美国总统选举中的“里通外国””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