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社会近期正在探讨外部影响如何对当地可能造成刺激和波动。对这个议题持续的严肃对话和反思,有助于推动更全面的政策。毕竟,一个经由通商、投资、物流、劳动以及资讯往来,与外界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在施政和政治过程上,基本上不可能脱离外部影响。一套有效和持续性的政策方针,务必以准确、谨慎和冷静的风险处理为出发,而不是焦虑或惶恐。
新加坡其实对于外来团体参与政策过程和社会并不陌生。全国工资理事会就包括外国成员,含有外国会员的商会和企业协会时不时会与官员对话,甚至寻求政策上的变化。本国官员、学生等经常出国留学或交换,也因此会把不同的想法、观点、技术和资讯引入国内。许多在国内设有据点的外国教育机构,以及新外教育合作项目也是如此。外来影响不一定造成恐慌,还甚至可以对国家的成功与繁荣带来贡献。
在讨论中,有许多人关注香港正在进行的抗议行动是否受外部势力主使。一般来说,煽动整个社会的大型介入相当罕见,介入者必须承担不少代价和风险,回报也未必能够确定掌握。即便中国官方媒体称抗议的背后是外国黑手在操作,至少到现在仍然没有见到实际证据。
况且,我相信指控者应该有意愿公开类似资料,毕竟若能够证实这一点,就可以打击抗议和任何幕后的主使者。香港市民大多把抗议怪罪于一个缺乏代表性的政治制度所造成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而这些条件在新加坡并不怎么存在。
应对外来势力介入的风险,必须关注的应该是更普遍,甚至平庸和阴险的行为。许多这类的外来影响,一般会设法在暗地里对国家政要和负责重要职务的人员进行摆布,借此影响甚至操作政治程序或施政过程。在很多政治制度下,这些持有特殊身份的人员,不但能够接触机密资讯,还对国家机构和政治运作有相当的影响。
澳大利亚近年来传出有民选政务官员,因为收到捐款而推动有利于境外团体和机构的政策或立法,就是这类非良性外来影响的案例。另外,外部势力也可能对盗取或者误传的个人资料,进行大型数据挖掘,从中发现重要官员或公务员的弱点或把柄,这样可以更容易对他们施加压力。新加坡保健集团和新加坡证卷投资者协会的网站在黑客入侵后,所流失的大量个人资料,就有可能被外部势力以这种方式利用。
若希望更有效管理这些以较为隐秘手段介入内政的外部势力及他们所带来的威胁,一种防备方式或许就是对国家机制和高官要求更高的透明度。毕竟替外部势力当代理的人员或机构,在一般情况下,会尽量不引人注目,好让自己长期执行任务。
对类似问题的处理方案,可包括立法规定资深官员以及直系亲属定期公布资产、收入、职位和贵重礼品;民选官员和政党更可以公开党产、政治捐款项目、以及与现有和潜在捐款者的互动等措施。
当然,没有政策是十全十美的,以上提议也不例外。不过,这些建议至少可以通过提高企图共谋的困难度,来设法掌握和减低外部介入的风险。在高度不确定的国际形势中,社会对国家机器的有效监督,是确保稳定和繁荣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步骤。坚定地面对外来威胁,需要的不单是韧性,做法也必须足够全面,贯彻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