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果真一天也嫌长,以色列4月国会大选结束后,包括笔者在内的大部分评论员,都预料内坦亚胡能够顺利筹组执政联盟。然而,内坦亚胡在期限前只能拉拢到60席的支持,尚差一席才能达标。
原本内坦亚胡仍可以尝试向以色列总统里夫林要求延长相关的期限,但他决定解散国会重新大选,最后在他的带领下,以色列国会以74票赞成45票反对通过解散国会动议。
以色列史无前例一年内两度举行国会大选,有其结构性的政治原因,也与内坦亚胡的个人因素息息相关。以色列国会选举采用比例代表制,任何政党只要在总得票率达3.25%,便可确保有代表能跻身议会,这注定会导致以色列出现政党碎片化的现象。
内坦亚胡过往仍能拉拢一些政治立场为中间偏左的议员的支持,但由于此次他受到贪污丑闻缠身,加上他在选举前夕接受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加持非法吞并戈兰高地,以及声言在本月17日大选中胜出后,会吞并西岸殖民统治区以争取右翼票源,所以他能够选择的合作对象范围早已局限于右翼阵营。
是次“以色列是我们的家园”(Yisrael Beiteinu)政党领导人利柏曼(Avigdor Lieberman)扮演关键一席的角色,不过他选择变卦,要求内坦亚胡撤销延续雷哈迪犹太教徒免除服兵役的特权。利柏曼的选择其实同时具备了法理和民意依据,在法理上,以色列最高法院于2017年9月已判定,雷哈迪犹太教徒免除服兵役的特权有违宪法。
在民意上,很多以色列民众对雷哈迪犹太教徒享有各种政治和经济特权深感不满。根据犹太人民政策研究所(Jewish People Policy Institute)的一项民调,只有约20%的犹太裔以色列人认为,雷哈迪犹太教徒对以色列有“非常正面的贡献”,近一半受访者认为雷哈迪犹太教徒对以色列的贡献为“负面”。
由此可见,雷哈迪犹太教徒在以色列几近是好吃懒做的代名词。然而,若然内坦亚胡答应取消免除雷哈迪犹太教徒服兵役的特权,他势必会失去右翼联盟的支持,届时他同样未能成功筹组执政联盟。
以色列铁定重新举行国会大选后,外界的其中一个关注焦点,是上次大选与内坦亚胡旗鼓相当的甘茨(Benny Gantz),能否把握这次卷土重来的机会。然而,利柏曼改变对兵役法的立场后,甚有可能分薄甘茨的票源。再者,甘茨在上次选举中未能得到中间偏左及阿裔选民的积极支持,如他在这次选举中改变策略主动拉拢他们,又有可能得罪原先的右翼阵营支持。
不过,内坦亚胡也非完全没有隐忧。由于他受到贪污丑闻的缠身,他与右翼阵营的议价能力大不如前,重新大选不会改变这个现实。此外,原先他提前大选的其中一个主因,是希望新成立的执政联盟能赶得及在贪污案开审前,于国会通过免除他接受法律起诉的法案。如今以色列国会却重新大选,意味着他不可能得到行政和立法机关的庇护。
内坦亚胡宁愿任由国会解散,也不尝试力挽狂澜,他是否已另有办法应付缠身的官司,目前无法得得知,但以色列重新大选可能改变右翼势力主导政坛的局面,却是路人皆知的事实。
目前以色列中间偏左的外交立场已被标签成懦弱、失败和危险的同义词。甘茨上次大选的竞选策略,是集中批评内坦亚胡的诚信和品格,而非他的外交政策。甚至可以说,在内坦亚胡管治下,以色列近年的失业率一直只有约4%,以色列的全球快乐指数更长期高居前20名。
若非内坦亚胡受到贪污丑闻缠身,他连任总理一职本应十拿九稳。甘茨在上次竞选最后阶段所提倡的伊朗和巴勒斯坦政策与内坦亚胡的大同小异,可见他也不敢失去庞大的锡安主义右翼选民。
有分析指,以色列再次国会大选,阻碍了特朗普推出以巴和谈“世纪交易”方案的进度。不过,这个方案未正式推出前便不受看好。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早已表明会杯葛在巴林举行的会议,而明显处于军事优势的以色列,也不热衷于参与和谈。
对以色列来说,近年积极在中东扩张的伊朗才是其心腹大患,它更关注的问题,甚有可能是自己在美伊冲突升温中,要付出多大代价去维护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