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月饼成为另一种 “文化风景”-中国讯息网

让月饼成为另一种 “文化风景”

作者:李红军 阅读量:16467990 发布时间:2019-09-12 11:59:42

     在今年的月饼市场上,传统月饼品牌依然热衷于出新、出奇。今年,全国不少博物馆都推出了月饼礼盒。敦煌博物馆推出了以敦煌文化为主题的中秋月饼礼盒,三星堆博物馆推出“三星伴月”礼盒、成都博物馆推出“携手同游”礼盒、金沙遗址博物馆推出《山海经》主题礼盒……(《工人日报》9月12日) 

  传统语境下,月饼是一种餐桌上的东西,似乎和文化不搭界。其实,只要用心打造,跨界经营,月饼也会成为一张“地方名片”。 

  眼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呈现多元化态势。人们的衣食住行开始讲究文化品位和生活质量,在这样一种情势下,有些地方利用月饼“作文章”,制作了精美的礼盒包装,把带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与月饼礼盒有机地连在一起,可谓匠心独运。既丰富了月饼的文化内涵,又适时地介绍了地方的风土人情,文化特色,堪称一大“妙笔”。 

  让月饼蕴涵更多“文化因子”,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加大宣传投入,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及时推介“地方特色”,力求把月饼礼盒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博物馆、公园、大型商场、机场等都是一些重要平台;另一方面也需要我们的“文创大师”匠心独运,精妙构思,制作出一幅幅与众不同的“礼盒画面”。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有的地方以自然景观见长,有的则以人文景观著称,把这些“地方特色”进行梳理整合,根据不同的月饼制作出不同的礼盒,会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景观。 

  当然,让月饼蕴涵更多的“文化因子”不能本末倒置。当下社会,有些地方制作月饼陷入了一种过度包装的误区,月饼中增加了不少的“附属物”——金戒指、金项链、手镯、名表等,一时间把月饼弄得颇有些“高大上”,结果“曲高和寡”,鲜有人问津。月饼礼盒再好也只是一个“陪衬”,只有把月饼进行精心制作,才会赢得人们的青睐。反之,只注重外表而忽视内在质量,同样是一种舍本逐末。 

  经营贵在用心发现,月饼礼盒也是一张“地方名片”。月饼中应该蕴涵更多的“文化因子”。当月饼成为省亲访友的重要载体时,它的媒介作用就会愈发凸显,成为一种独特的“流动风景”。人们吃的不仅是一种月饼,更吃的是一种文化,应该让月饼中蕴涵更多“文化因子”。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让月饼成为另一种 “文化风景””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