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是教师节,许多人向教过自己的老师表达祝福之情。与此同时,一位名叫陈立群的校长,成了被人们议论、点赞最多的老师。这不仅是因为中宣部于9月9日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了陈立群的先进事迹,并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更重要的是,陈立群校长所展示出来的潜心育人、改革奋进、不怕吃苦的人格魅力,真正征服了大家。
陈立群目前是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台江民族中学校长。3年前,陈立群从浙江名校学军中学校长位置上退休,曾有多所民办中学以百万级别年薪聘请他,但他却选择了到贵州的国家级贫困县支教。学军中学是浙江名列前茅的一流中学,以校长身份退休的陈立群,完全有机会在教育市场中分得一块大蛋糕。事实上,这也是很多名牌公办中学校长退休之后继续发挥余热的一种方式。一方面可以继续推行自己的教育理念、经验,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不错的物质收益。应该说,这样做无可厚非,但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陈立群,渴求的是精神上的认同感和职业上的成就感。也因此,台江县教育局局长发出的一份邀请信,让陈立群和台江民族中学结成了善缘,而陈立群开出的赴任条件是:解决吃住,分文不取。
作为浙江省名牌高中的校长,陈立群带给台江民族中学师生的震撼是极大的。很快,师生们就感受到了新校长的目光如炬和行动果敢。例如,学校食堂条件糟糕、卫生不过关,陈立群调动资源,将一所食堂变成三所食堂,提升饭菜质量,提高卫生标准;又比如,有老师上课懒散,学生自习混乱,陈立群立马暂停该老师的教学工作,并要求所有学生住校。严格、统一、高效的改革,很快迎来了可喜的变化。
对于乡村地区的孩子来说,高考依旧是改变命运最便捷的途径。台江民族中学曾是全州高考成绩垫底的学校,一本考生只有40多个。到了2018年,全校901名学生参加高考,450人考取本科,高考增量从全州垫底冲到全州第一;2019年,全校885名学生参加高考,有561人考取本科,一本线第一次超过100人。
不拿一分工资,反而捐出20多万元积蓄用于资助困难学生、设立教师奖励基金,这样的校长在改革时更有底气。为学校改善食堂,为校园整顿纪律,以自身行动感召所有师生,这样的校长更能获得支持;大力培训校长群体,不仅输血也让当地校长学会造血,为台江教育的长远利益考虑,这样的校长浑身闪耀着光芒。
陈立群校长对台江民族中学的改变,证明了一个好校长对于一所学校的至关重要。这里当然有当地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但校长本人的管理经验、广阔视野、人格魅力更不可或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陈立群这样的优秀校长太少了,能够像陈立群这样从东部省份流向西部省份的校长,更是少之又少。
值得一提的是,9月10日也是马云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一职的日子。马云与陈立群同为浙江人,事业都扎根在杭州。只不过,杭州师范学院毕业的马云在做了6年老师之后转战商场,建立了阿里巴巴这个商业帝国;陈立群从浙江师范学院毕业后,做了30多年的校长,桃李满天下。两人都十分关心乡村教育。陈立群亲力亲为,直接领导一个西部贫困县中学;马云设立基金会,设立乡村教师计划,以培养更多好校长、好老师为己任。二者路径有别,但殊途同归,都体现了城市的社会精英在完成某个阶段的职业使命之后,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反哺乡村教育。
某种程度上,陈立群和马云是杭州这座城市的荣耀。他们之所以广获赞誉,在于他们努力探索了振兴乡村教育的具体办法。而就目前而言,他们所开拓出来的路径和呈现出来的经验,都值得教育界和企业界讨论、参考和实践。如果更多的城市优秀人才主动反哺乡村教育,中国乡村孩子的命运会多一份改变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