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35个教师节。每到此时,总会让人感慨,想到教育,想到那些辛勤的人民教师。现在,我国有着近1700万的教师,他们是灵魂的“工程师”,是民族的“筑梦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教师不只是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还是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何谓好老师、“大学生”?此自没有统一的模式,但却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质。早在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同师生代表座谈时,提出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2018年5月,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他又谈到,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三德”,可谓好老师、“大先生”的基本标准,当然,我们向来也不缺乏这样的好老师、“大先生”。他们就是每年全国及各地表彰的大批“最美老师”模范,像春蚕、像蜡烛,默默奉献在三尺讲台,育得桃李满天下;他们就是那些奋斗在基层的普通教师,有的一生中忘了自己、把全部身心扑在学生身上,有的把自己有限的工资用来资助贫困学生,有的背着学生上学、牵着学生的手过急流、走险路;他们就是那些走出校园依然能够为人师表的见义勇为者、助人为乐者,如河南信阳小学老师李芳用身体为学生挡住失控疾驰而来的摩托车,用自我生命换得4名小学生的安全,如山东济宁44岁的老师赵中全,二十年见义勇为救了十多人……
人民教师,从过去的“教书匠”到今天的“大先生”,是民族的骄傲、时代的骄傲,更当成为我们全社会的尊重。然而,一些地方一度的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校闹”等问题,却让“师道”无“尊严”,“大先生”难当,积极性受挫伤。当说,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人民教师则事关民族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教育强、教师强,也才能少年强、中国强。所以,社会发展、国家兴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我们需要“大先生”精心筑梦,更要尊敬“大先生”,让他们成为体面的筑梦人,决不能出力流汗不讨好,甚至受到不公待遇和社会不良行为的欺辱。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谱青春华彩,一路砥砺歌行,春华秋实。壮丽70年,新中国的繁荣发展、筑梦前行,离不开人民教师的牺牲付出,他们立足三尺讲台,育得桃李满天下,竖起了国家栋梁无数,值得全社会尊重。古往今来,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美德,今天新时代,更当成为社会的良好风尚。
尊师重道,绝非什么封建式“崇拜”,说到底,就是要尊敬教师这份阳光下的职业,要给广大人民教师心底以一缕灿烂阳光,理解他们职业的光荣与艰辛,关爱他们的工作生活与进步,让他们得到应有的社会公平与温暖。只有尊师,教育才有希望,只有重教,民族发展才能得栋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大先生”需要永远的尊重,尊师重道,才能让“大先生”们更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