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刚:短视政治后患无穷-中国讯息网

吴俊刚:短视政治后患无穷

作者:吴俊刚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09-04 15:27:56

这里,短视政治是泛指,并不是个专门名词。大凡只顾眼前,不考虑后果与长远的行为,都可列为短视。用到政治上,民粹政治就属于短视政治。只要举一两个实例就可以了然。比如,英国的脱欧闹剧,以及美国的单边主义。

英国为什么会出现当前的脱欧闹剧,并因而陷入前所未见的政治困境?追根究底,有一个人必须负起最大的历史咎责,他就是发起脱欧公投的前任首相卡梅伦。面对移民等问题和保守党党内脱欧派压力,卡梅伦决定在2016年举行脱欧公投。

卡梅伦原以为留欧派必胜,这样他就可以封住脱欧派的口,并加强自己的执政地位。不想结果出乎所料,52%对48%,脱欧派竟然胜出。卡梅伦猝不及防,只能黯然辞职下台。

那次公投固然说明卡梅伦误判了形势,但更要命的是暴露了一国首相缺乏应有的政治担当,为了眼前的政治利益,贸然进行政治赌博,丝毫没有做好应对预案,因此留下了一个拖了三年还无法收拾的烂摊子。

再说美国。2016年,特朗普在竞选中许下了一个天大的承诺,当选后要在八年内消除美国庞大的国债。然而,到了今年2月,美国公共债务却有史以来首次突破22万亿美元,达到22.01万亿美元,在不到一年内就增加了1万亿美元。特朗普上任以来,到今年2月时,其实已增加了2万亿元联邦债务。所以,要在八年内完全消除所有国债,不只是空话,简直是大笑话。

为什么会这样?无他,特朗普搞的都是短线操作,是纯粹为了讨好支持者,争取选票的民粹政治,比如大幅度削减公司税,以为这一来就可以刺激经济,增加税收,但事与愿违。于是,他四处向盟国施压,要它们分担更多的军事开支。

特朗普试图摆脱所有多边主义世界机制,采取了各种单边主义退群行动;他也完全不顾后果和中国开打贸易战,主要目的都是找钱。上台几年下来,特朗普式的短视政治已经使美国丧尽了国际声誉。但他无视这一切后果,一心只想着连任。

英美两大民主国家当前的政治乱象,对我们来说有很大的警惕作用,因为我们所实行的也是英美式的多党制民主,必须有所警戒,以免步其后尘,蹈其覆辙。

民主加上法治,理论上是很合乎理想的,问题是实际操作起来很不容易。以民主选举来说,一人一票,看起来很公平,但往往无法得到理性的结果。因为,选举要经过一个竞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政党就会想尽办法,出台各种可以诱引选民的政纲。政党为了达到目的,也往往会不择手段,设法抹黑以至整垮对手;而选民无可避免地就要受到形形色色的政治信息的影响,最后根据各自的偏好、信仰、先入为主的观点、个人利益考量等等因素做出不同的选择。

比方说,在特朗普和希拉莉对决时,两人都极力抨击对方的人格,把对手说得一文不值,还矢言一旦中选就会把对方送进监牢。在像美国那样的两党政治下,其结果是两边的支持者因受到情绪鼓动而越来越对立,很难再进行理性的判断。

有些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因此想出了法子,要总统候选人事前签下君子协定,列出诸如不使用下三滥的竞选手段,不鼓动种族宗教情绪等条文。这也许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结果还是无法完全制止两边人马各出暗招和“奥步”。而更糟糕的是,为了争取选票,竞争对手都不得不在总体战略上偏离中道,诉诸宗教和种族等原始情绪。

民主竞争的一个假设,是最佳者胜出,事实上也不是如此。假定特朗普和希拉莉的相互指责都是真的,那也就是说,两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不管谁当选,都算不上是最佳者胜出。选举出现这样的吊诡,也暴露了选举制度的一个先天缺陷,即无法保证能选贤任能。

有政党政治的地方,几乎都无法避免出现政党恶斗以及由此所衍生出来的种种乱象与恶果,与选举的初衷背道而驰。而政党斗争越是激烈,竞选工作就会越来越艰苦,置身其中的所有竞争者(政治人物)也必然只能忙着短线操作,根本不可能有什么长期考量。一般选民也会乐得看到各政党竞相做出各种许诺,如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免费公共交通、减少工作时间、动用国家储备,走上无节制的国家福利主义的滑坡路。

结果,是政治一步步地堕落。比如,财政危机深重的希腊等国就是这样衰败的。政党或政治人物为了当选,不断用未来的钱给选民提供各种甜头,在金山银山都吃光之后,仍不收手,而是继续通过大量举债,寅吃卯粮来哄骗选民,让选民爽快于一时,国家危机却越陷越深,同时没有人有足够的政治勇气,敢于挽狂澜于既倒。短视政治之害,莫过于此。

今天,除了政党政治的问题,导致短视政治愈演愈烈的还有一个重要的新因素,那就是网络。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特朗普的推特政治。概言之,也可说是社交媒体政治。

智能手机已大大改变了政治生态。一般人现在只通过手机来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因此,政治人物纷纷上网,通过推特、面簿等社交媒体从事短线政治操作,根本已无法进行深入全面的政策论述。更糟糕的是,社交媒体也已成为外人操纵选举的武器。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就闹出了俄国被指通过社媒影响舆论,帮助特朗普当选的风波,“通俄门”至今余波未了。

香港的动乱也让我们看到手机和社交媒体的厉害。不管谁是这次颜色革命的幕后操盘手,可以肯定,他们驾驭网络新武器的能力是超强的。

新加坡能免受短视政治之害吗?作为一个开放社会,新加坡不可能把网络拒于门外,只能动脑筋想出化解之道。但无论如何,在下届大选来临时,我们必将看到网络武器更加广泛的使用,以推动各种短视的政治议程。对新加坡不友善的外在实体,也必然会利用网络武器趁机浑水摸鱼或搞分裂。我们的政治生态能保得住其完整性吗?但愿答案是肯定的。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吴俊刚:短视政治后患无穷”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