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中的“文艺座谈会”-中国讯息网

烽火中的“文艺座谈会”

作者:康庄道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09-01 12:17:37

难怪明眼人说,假设当年蒋介石不是真抗战,大搞“重庆文艺座谈会”,搞整风,搞权力斗争,中国与世界历史就会全盘改写了。

去年3月间,《联合早报》交流版刊出一则来论,指“亚洲糖王”的《郭鹤年自传》有两处待商榷,论者为新闻界前辈陈加昌。这两个商榷,一个是说《自传》中译的“瑞生”应为马华名人陈修信。而页23至24之句“日本侵华后,越来越多人对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表示反感,他们压制百姓,不抗日却反过来与日本人合作……”有误。

前辈列举事实,认为“我们这一辈人对这段大时代历史都耳熟能详。凡中国人,南洋侨胞皆认为,中国八年抗战胜利是蒋介石领导的功劳。”

加昌兄是“历史”过来人,愤慨之情可以理解。坦白说,我们后生小辈对蒋先生也不甚了了,讥其为“蒋光头”“蒋该死”的大有人在。我反觉得,“糖王”对于中国抗战历史的认知到底从何而来?为什么在数十年后发表的《自传》中,仍然坚持着这样的观点?这与他本身从事的业务有什么关系?倒是很值得探讨的新闻故事。

陈加昌在来论中说,他不是写书评,而本文也并非郭鹤年研究,所以对于《自传》的讨论,就此打住。我是因上回本栏谈到,英、美的少壮派史学家,近年都就“中国抗战对世界大局产生的影响”这么一幅图卷孜孜耕研,并接二连三发表专著,乃想在这里厘清“谁是抗战主力”的史实。

中国抗战最完整的“数据库”,该算台北的中华民国国史馆了。然而,倘若你认为那是国民党的资料,不足信,亦可看看日本自己的行军记录。据东京资料反映,日军在中国所遇最大抗击,是在22个主战场与国军的千余次战斗。二战期间在华死亡日军的统查数字,是31万8883人死于国军之手,12万6607人死于苏军之手,851人死于中共军队之手。其中百团大战302人,平型关167人。所有死者均有姓名、年龄、家乡、部队、死亡地点以及被谁所杀等详细记录。

至于1945年战争结束之时,国军计有200多名将领殉国,340万军人捐躯,全国死伤军民3500余万人;而毛泽东对路透社说,此时中共已训集了120万正规军、220万民兵,足以对抗国军,则已是公开的事实,没什么秘密了。

那么“争议”从何而来?据曾于1995年(抗战胜利50周年)在重庆拍摄的一部九集“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坚持抗战八年”纪录片、现已流亡美国的王康指出,1949年中共建国以来,人民只能相信毛泽东所说,共军是抗战主力,“国民党蒋介石躲进峨眉山,把大片国土拱手让给日本,抗战胜利后下山摘桃子”的宣传。随着岁月的推移,民间开始追寻抗战史的真相,关于抗战首都重庆的图文史书也一一出炉了。

王康认为,2005年4月,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会见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9月间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表讲话,第一次承认中国国民党领导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共同抗日,触发了中国媒体和历史学者新一轮的探索。但如本栏前文所述,到了2015年,抗战主力的争论仍在海峡两岸燃烧不已。

我想,对抗战主力的研判,一个检视的方法是看当时国、共各自的领导人在哪里,做什么事。事实是,1937年淞沪会战开打后,蒋介石从未上过峨眉山。南京失陷迁都重庆,面对的是日机出奇精准的疲劳轰炸。1941年8月30日,蒋介石在重庆南岸黄山军事指挥本部“云岫楼”,召开各战区司令长官及参谋长最高军事会议,遭日本空军低空飞行轰炸,防空洞外两名卫兵被炸死。炸弹若命中目标,抗战自然改观。

1937年率领共军完成“长征”的毛泽东,则靠苏联与共产国际的协助,在延安建立了革命根据地。1942年5月,毛氏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当然,延安这场“文艺座谈”也不是为了歌舞升平,而是开辟“文化战线”,为“整风运动”做铺垫。2011年6月18日《联合早报》于泽远写于中共建党90周年的特稿《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地——延安》,便喻示定于一尊的毛泽东思想战无不胜。延安整风,善于整人的康生主管中共审查机关,清除内奸和异己,则达到团结中共,把蒋介石和国民党赶出中国大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目的。

但无论怎么说,延安波涛只是中共的内斗,与抗战无关。曾被整肃并险遭毒死的留苏高干王明(陈绍禹)在回忆录中透露:“‘整风运动’开始后,整个延安都变成了一个大集中营……不得‘整风运动’领导人的同意,任何人相互之间不得来往,不得通信,不得通电话,不得有其他自由行动。”于今看来,灭绝人伦的文化大革命,正是延安炼丹炉里炼出来的孽障!

难怪明眼人说,假设当年蒋介石不是真抗战,大搞“重庆文艺座谈会”,搞整风,搞权力斗争,中国与世界历史就会全盘改写。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烽火中的“文艺座谈会””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