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校规”有温度更应有制度-中国讯息网

“最严校规”有温度更应有制度

作者:婧蓝 阅读量:9250300 发布时间:2019-08-30 12:49:03

      “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一经发现立即摔坏或抛入水桶;不允许学生穿奇装异服,发辫不得超过21厘米,一经发现,立即劝其剪短”。近日,山西范亭中学出台的“学生管理十不准”规定引发社会关注。(8月29日 人民网) 

  关于学校管理学生手机的新闻也是出现很多了,不管是把手机设置为关机模式,还是把手机放置在固定的存放点,都是一种柔柔的约束,希望通过营造一种学习时间自觉远离手机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而这个“带手机入校一概销毁”的学校管理方式,可以说是刷新了大家的认识,毕竟这样的“暴力管理”,总让人觉得有些“强迫”的味道,也让这个“最严校规”成为了舆论的热点话题。 

  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校方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学校与家长签订《落实学生行为规范十不准》协议就是为了让大家都知道,以免在销毁手机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校方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孩子能够远离“手机依赖症”,不让手机成为学习上的“负担”,自然需要一些霹雳手段。不过,严格管理学生,不能只有对学生好的初衷和出发点,这样的管理虽然有温度,但是却并不能真正地温暖人心。 

  记者采访了解到,针对学校出台的规定,该校大部分学生比较认同。该校一名女生说:“学校出发点是特别好的,它是为了我们学生的学习。”就连学生自己也认识到手机的危害,看到校方在管理学生上的善意。手机对于学生而言,的确会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其中,不利于他们集中精力学习,但是并不是说约束他们使用手机,就需要采取“销毁”的方式,把他们的手机没收,交与家长管理也未尝不是好办法。 

  再者,这样一言不合就“销毁”的方式,或许初衷是好,但是还有可能触碰学生的合法权益,容易踩上法律的红线,这样的严格管理显然就存在尺度把握欠佳的问题,对学生的管理应该多一些智慧,多一些理智,而少一些粗暴。所幸,学校在听到这些“声音”之后,不仅重视,还积极研究,就是希望能够更合理地管理学生。 

  最后,“最严校规”最需要得到的是最佳效果,这就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帮助学生养成在学习期间远离手机的自觉,才能够在符合制度规定之下,让关爱学生成长更有温度。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最严校规”有温度更应有制度”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