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还会繁荣吗?-中国讯息网

香港还会繁荣吗?

作者:李叶明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08-30 12:03:29

我很早就听过西方推崇的刘晓波的著名论断:中国必须做“三百年殖民地”。在论述中他也提到香港。“香港一百年殖民地变成今天这样,中国那么大,当然需要三百年殖民地,才会变成今年香港这样,三百年够不够,我还有怀疑。”

这段话是他1988年说的。2006年时他说“不想收回这句话”,而“三百年殖民地”,他说“不过是我至今无改的信念的极端表达而已”。

刘晓波无改的信念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全盘西化”才能救中国。而成为殖民地,在他眼里是最完美的“全盘西化”,因为连主权都不要了,整个交给洋人统治。

当时听到这个论述,我觉得太扯了,并对这位学者留下“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印象。他显然不懂殖民史,否则就不会仅以香港个例,得出“被殖民一定繁荣”的结论。

世界上没有几个国家是因为被殖民而繁荣的。英国先后殖民近50个国家和地区,有几个是繁荣的?比如印度,就曾被英国殖民三百年。印度繁荣吗?跟中国比如何?

不过当时我也搞不太清楚,为什么被英国殖民的香港和新加坡如此繁荣?竟能成为诸多殖民地失败案例中的反例。这个问题还是我到新加坡之后才看明白的。

原来香港和新加坡的繁荣,不是一回事,把两者都视为被殖民的结果,那更是大错特错!

新加坡从未继承过殖民地的繁荣。尤其在独立前夕,新加坡情况非常糟糕。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失业率极高、住屋条件和卫生水平奇差。

在当时反殖独立运动的浪潮下,新马人民也展开轰轰烈烈的反英反殖运动。新马自治后,新加坡一度加入并很快离开马来西亚联邦,其中牵涉种族政治。可以说新加坡在独立之初没享过一天繁荣,反而面对一大堆棘手的难题。

对于新加坡今天的繁荣,新加坡人非常清楚,是该感谢英国人?还是该感谢李光耀?李光耀和他的建国一代,之所以能够打造成功的新加坡,有些至关重要的因素,是香港至今不曾具备的。

首先是去殖民化,建立国家认同。新加坡在这一点上可说是不遗余力,也非常成功。新加坡中小学生每天都必须参加升旗礼、宣读国民信约。

新加坡不允许双重国籍,没有外籍法官的问题。新加坡与香港都是国际化大都市,这里有超过200万外国人。但外国人包括永久居民(可享受部分国民待遇)是没有选举和被选举权的。他们不能从事政治,也没有示威游行的权利。

所以新加坡政治稳定,外国势力几乎无从插手。另外新加坡实行全民兵役制,这也是最有效的国民教育。如今在香港参加示威游行的主力,16岁至22岁的青年,在新加坡都是保家卫国、捍卫主权的主力。

另外新加坡原创了“居者有其屋”政策。全国近八成人口拥有并居住在组屋。这种带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住屋政策,也不是英国人留下的,与香港主要靠自由市场和房地产商来解决住房问题,完全不同。

经济上,新加坡在完成工业化后,看到了中国崛起的机会,于是加强与中国的往来,在中国东南西北建有苏州、广州、重庆、天津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小小的新加坡竟成为中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国。

可见,相对于香港的固步自封、一成不变,新加坡早已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新加坡的繁荣是建立在去殖民化基础上,是基于内因的,以及对外部条件的善加利用。

反观香港,其殖民时代的繁荣靠的是“外因”——被西方封锁的新中国把香港作为其对外窗口。这个因素是很多殖民地所不具备的。所以说香港的繁荣纯属偶然——在其他任何殖民地都难以复制。

九七回归后,原本这个“外因”是可以整合成为香港内因的。但香港一些人坚持认为,香港的繁荣是殖民者所造就的,所以他们努力“捍卫”香港,“守护”香港,其实就是“守护”殖民者所留下的一切。

这种想法,本质上跟刘晓波的观点没什么两样,都认为香港通过被殖民,已完成全盘西化,因此高大陆人一等。他们绝不允许大陆“插手”香港。而他们正在把造就香港成功的因素,变成他们抗争的对象。香港的最大优势,由此变成负资产。这样一来香港要如何保持繁荣呢?

如果按照刘晓波的说法,中国要通过“三百年殖民地”才能到达香港当年的水平。那么中国唯一该做的就是向香港学习,而不是“插手”香港事务。

可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刘晓波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中国没有全盘西化,也没有被殖民,只是通过改革开放,仅用40多年就让一些城市赶上了当年的香港,甚至正在超越今天的香港。

反观香港早已优势不再。即便有再好的机会,它也不可能在社会动荡中实现繁荣。香港或许该学学新加坡:一定要有个去殖民化的过程,切莫死抱被殖民的优越感,以免耽误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大好未来。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香港还会繁荣吗?”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