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修例事件已持续良久,它会走向何方?又会不会演变成“黑天鹅”事件?
一些历史大变局,因风云际会,机缘巧合,往往由一些小事件引发。西周之亡,由烽火戏诸侯引发;美国独立由英国征税引发;一战由一次刺杀点燃……许多人曾想过,中东、朝鲜半岛、南中国海、东海的一些局部冲突或会演变成“黑天鹅”,但没人预料香港会成为“黑天鹅”的策源地。其实,香港反修例事件或其他事件是否会成为“黑天鹅”,主要取决于它所处的世界历史情势,而非它自身。
反修例事件所处的世界历史情势
随着中美矛盾加剧,香港反修例事件可能成为大国博弈的一枚棋子。
当前,美国加大对中国的打压力度,中美关系日益紧张。两国综合力量对比有几个特点:第一,美国硬实力仍强于中国。第二,美国因掌握国际话语权,故软实力仍强于中国。第三,美国有许多盟国。
如果站在美国的角度,作为强者,要打压它认为的潜在挑战者,它会怎么做?寻找打压的恰当机会是自然甚至必然的做法。例如,费迪南大公被刺,当然是一个重大事件,但奥匈帝国若不想开战,也可以作软处理。更极端的例子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日本以士兵在宛平城“失踪”这一芝麻大的事件为借口,引发卢沟桥事变,由此开启全面侵华。人们常说以史为鉴,但真该以史为鉴时,历史却又被遗忘了 。
那么,香港反修例事件会演变成何种局面?可能从美国对华鹰派遏制中国开始,进而演变成“黑天鹅”事件?
反修例事件几种结局
香港反修例事件有几种走势和结局。第一,港府让步;第二,示威民众让步;第三,对峙;第四,弱暴力驱散(辣椒水、催泪弹);第五,强暴力镇压,或者秩序失控,导致双方陷入流血冲突。对峙不可能持久,终究会转化为另外四种之一。
如果事件沦为第五种情形,就很难不演变成“黑天鹅”事件。“黑天鹅”事件的后果主要不在于“黑天鹅”本身,而是其对现存体系与格局的改变。如果发生“黑天鹅”事件,被掌握国际话语权的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该事件造成人道主义危机,将导致什么后果?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几乎不可能坐视不管,抨击和制裁都是显而易见的。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中国内政。”但这么说不表示他国就会不开腔、不干预,或不制裁。
与1980年代末相比,中美关系有如下变化。第一,当时美国还要利用中国遏制苏联,而今,中国已失去这方面的价值 。第二,当时中国弱小,美国尚未把中国视作潜在挑战者,而今,美国把中国视作最大威胁。第三,当时美国的对华友好力量比较强大,而今,尽管许多人对特朗普的看法有分歧,但美国两党对华态度高度一致,就是要遏制中国。因而,当时的中美关系整体上比现在好得多。
另外,香港不同于大陆,且如今信息技术的发达使得任何遮掩都变得极为困难,信息瞬间传遍全球。所以,一旦发生“黑天鹅”,中国很可能面临前所未有的制裁,“冷战”将不可避免,而且鲜有国家会站出来为中国说话。
美国之所以尚未对华断然发动制裁或采取其他强硬手段,是因为美国的法治体制相对成熟,国家层面的制裁需要更有合法性和强有力的理由。否则,美国企业未必会跟从特朗普或美国政府的意志。例如,苹果公司要把生产厂迁往中国,尽管特朗普在推特上叫骂,但他和美国政府并无权阻拦。
如果发生“黑天鹅”事件,美国国会通过制裁法案,美国企业就不得不遵守。同时,美国也可能通过联合国作出制裁。即便美国不能通过联合国作出制裁,美国也可以联合盟友对中国进行某些技术和贸易制裁。例如,日本肯定会跟从美国的意旨。美国有能力联合一些国家制裁中国,但中国无法联合其他国家制裁美国。
或许还有人会说,中国不怕制裁。这真是吃了灯草,说话轻巧。这里谈谈两点后果。第一,当前中国经济严重依赖国际环境,如果国际环境被破坏,出口大减,会产生大量失业人口及一系列连锁反应。第二,技术禁运与封锁。这可能一下子卡住中国许多产业和企业的脖子。中国人口多、市场大、资源总量大,似乎容易实现经济内循环。但是,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并且中国的设备投资有60%以上要靠进口(数据可能有变化)。
一旦禁运几个零件,就很可能立马让一个企业倒闭,甚至让一个产业瘫痪。例如,中兴禁运事件几乎让中兴倒闭。再如,最近日本对韩国禁运三种关键产品,便卡住了韩国半导体产业的脖子,且韩国尚未找到对策。尽管制裁他国也会使制裁国受损,但被制裁国的损失肯定大于制裁国的损失,从而达到打击、遏制被制裁国的目的。例如,因克里米亚问题,美国制裁俄国。如果美国的损失反而还大于俄国的损失,那美国可真是傻子疯子了。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如果中国再次遭遇全面制裁,其发展和前进的速度将严重拖慢。
规避香港成为被利用的“黑天鹅”
有些人主张对香港采取强硬措施,但实际上应当谨慎考量:有关方面能控制什么,不能控制什么?就算能用强硬手段控制香港,但能控制美国?能控制外部制裁吗?
香港作为国际自由港,许多国家在香港都有重大利益,国际关注度远高于大陆城市,外国很难作壁上观。这犹如,若中国在某国有许多投资和利益,就不可能对该国的政治局势、法律环境等漠然视之。
虽说香港事务是内政,但如果他国要干预、制裁,有关方面又能如何应对?例如美国制裁朝鲜、伊朗,不卖技术和产品给这些国家,也是美国的内政,朝鲜、伊朗能奈其何?
产生香港今日乱局之主要原因,其实不难知晓。就经济看,最近几十年,香港的地缘优势有所下降,在贸易、制造、金融、科技、教育、文化几大板块中,贸易和制造业相对下滑严重。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对香港的经济依赖度下降,这是不可逆的客观事实。虽然香港仍比大陆繁荣、富裕很多,但若以1978年为基准,差距在缩小。有人说新加坡作为小国,为何仍发展很好?原因较多,但有一点,香港与新加坡的走势是相反的。
香港的转口贸易因大陆借道减少而相对走衰,而新加坡的国际港地位却因大陆国际贸易增多而加强。对于都只有几百万人口的香港和新加坡来说,转口贸易的一减一增所带来的就业和收入的一减一增是很重要的,也容易拉开差距。此外,由于空间、成本等的限制,香港的制造业也难免空心化。
近些年,香港经济相对不振,寡头经济严重,贫富差距扩大,阶层固化,民众缺乏上升机会,已积累了诸多不满情绪。“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从好日子倒退,易生不满,这不难理解。有人说,反修例事件是政治事件,不是经济事件。这话看似不错,但有失偏颇。表面看,反修例是政治事件,但实际上不只是政治事件。
经济与政治虽有侧重,但从不分家。例如,平等似乎纯粹是政治价值,其实它影响交易费用,影响行为的成本、收益与风险。何况,鲜有人是纯粹理性的,情绪可以蔓延,爱屋及乌、恨屋及乌,是常人的情绪。无论专制还是民主,都并不意味着参与者必然具有理性。人们的经济受损感容易迁移到许多方面。经济受损的美国选民反建制派,就是一例。
这不是为谁辩护,而是想表明:面对一个受损群体,该怎么对待?或许,应该尽量少做那些容易使他们的反感情绪发酵的事。尤其是对于香港这样的国际自由港,小事容易放大,各种力量错综复杂,更应谨慎。
我相信,绝大多数香港人、大陆人乃至全球华人,都是希望香港和平、稳定和繁荣的。但是,历史从来不乏作对者。倘若真的发生“黑天鹅”事件,对于中华民族内部,绝对是俱败俱伤的大悲剧,即便某些人短期获利。一部分人可能是因为缺乏对香港成为“黑天鹅”及相应国内国际后果的预估,而主张以强硬手段解决问题。另一部分人则是用心险恶,希望香港局势演变为“黑天鹅”。
而后者又分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中华区域以外,他们是中华民族的敌人。一部分来自中华区域以内,他们则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罪人比敌人更可恶,更要防。古今中外从不乏内斗,不必讳言,如美国的两党之争、台湾的蓝绿之争都是内斗的具体表现。但内斗须有底线与大局,否则倾巢之下,岂有完卵?
笔者览史,知汉唐之所以为盛世,一个重要原因是,尽管宫廷内斗、官员内斗从未断绝,但面对外敌,便能团结,“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典型者,是大汉抗击匈奴,从刘邦开始筹划,历经汉高祖、汉惠帝、汉高后、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六代主政者,凡百余年,如此长时段的政策连续性必须基于大局和团结。
正是这种代代接力的大局与团结,塑造了伟大民族。不知古代世界是否还有如此深谋远虑、连贯一致的重大战略决策。而宋代开始,尤以秦桧为代表,内斗无底线,以致亡于小民族。明代内斗更是变本加厉。而写作本文的目的,就是希望避免这一“黑天鹅”事件的发生。
因此,相关各方,当着眼于香港和平、稳定和繁荣之大局,着眼于各方长远利益,少点面子观念和狭隘利益,多点反思精神和大局观念,真心实意回到法治轨道,退后一步真的自然宽。
宋儒张载有言:“仇必和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