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成都商报报道,“价格五颗星,设施五成新,服务不走心。”近年来,一些五星级饭店名不副实,不仅让消费者闹心,也不利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8月19日,全国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取消部分五星级旅游饭店资格。记者调查发现,被摘星饭店存在卫生管理瘫痪、安全隐患重大、客房空气污染、噪音污染严重等问题。
按照大众常识,五星级饭店意味着“高大上”,装饰设施豪华,服务质量一流,价格当然也不菲,处于饭店业的金字塔顶端,总之是物有所值。然而,从现实来看,部分五星级饭店虽然价格很高,可并未达到标准,存在各种管理、设施、服务问题,以至于被取消五星级资格。显然,“摘星”是一个严重的警示信号,说明这些饭店名不符实,需要接受整改。
比如很多旅行社、企业在办理相关旅游、商务出差等业务时,对住宿标准均有明确要求,诸如一些高端旅游团、高端会议等,都会指定在五星级饭店。那么,这些五星级饭店被“摘星”后,就会因不符合标准而失去相关业务,造成营业成绩、利润的下滑。因此,为了挽回高端生意,被“摘星”的饭店就要花力气整改,以期尽快恢复五星级资格,避免业绩受到影响。
不过,目前中国是按行政级别来评定星级饭店等级,国家评五星,省级评四星,地市评三星,造成饭店评定标准行政化,难以有效配置资源,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而且,由于信息不对称,普通消费者对饭店星级标准不甚了解,“摘星”难以传递到终端消费市场。如今,“摘星”对高档饭店的影响力明显削弱,甚至有星级饭店主动申请“摘星”或“自定义”为“豪华”来规避星级评定标准的约束。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全面普及,饭店订单也网络化,现在用户大都使用在线旅游平台下单,而这些平台除了依照饭店星级标注外,还另外搞了一套自己的评定标准,大量未达标的饭店,也被标注为“豪华”“高档”“钻级”等,混杂其中很难辨识,容易对用户产生误导。目前全国住宿企业超过50万家,而星级饭店仅有11000家,造成很多高档饭店游离于星级评价体系之外,并未受到制约。
显然,现行星级评价体系已经落后市场发展,应尽快重新修订,摒弃行政化评定,改为更合理的市场化评定制度。在这方面,不妨参考“米其林餐厅星级评价体系”,其依靠监察员“暗访”,评审员讨论,每年定期更新,成为市场权威,成为消费者的指南,进而倒逼餐厅高度重视,以评选上“米其林星级”为荣。因此,我国饭店星级评价体系也需走市场化、专业化道路,通过严格审核、专业评定,努力打造成市场认可的标准,以发挥星级评价体系的权威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