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国务院公布新设六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至此,中国“18+1”的自贸矩阵正式形成,中国“四面八方、海陆联动”的对外开放格局真正确立。
从横向地理分析,中国自贸区不仅实现了地域上“东西南北中”全覆盖,更完成了引领带动方面的全辐射。
从纵向层次分析,中国经济版图中,既有上海临港这种“特殊经济功能区”,也有18个自贸区全面落实国家重大战略,还有贵州贵安、江西赣江等国家级新区,以及山西太原、吉林长春等国家级开发区,形成了层次分明、梯度合理的立体发展网络。
从此次新设自贸区的战略定位来看,“一带一路”无疑是引领中国自贸区布局和发展的重要指针。
江苏自贸区定位“‘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广西自贸区定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云南自贸区定位“‘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结合此前的重庆、广西、海南等“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可以说,“一带一路”与“自贸矩阵”已经形成有效呼应。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此次自贸区的新设则具有更为深广的意义。多年来,全球经济处於缓慢复甦的爬坡路上,然而局地争端不息、贸易保护主义回流,都给国际经济大势蒙上阴影。
在此背景下,中国在外稳步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在内扎实布局自贸区矩阵,从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两个方面主动释放善意,率先引领时流,这不仅是对中国立场最明白的宣誓,亦是对国际逆流最有力的回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