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24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分组审议《关于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情况的报告》。这个报告里有一个令民众十分关心的话题,就是“入园难入园贵”。(2019年08月25日央视新闻)
9月,开学季即至,新一批学前儿童又要面临入园。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第一批出生的“全面二孩”孩子们该上幼儿园了。孩子多了,幼儿园多了没有呢?“二孩”们能否顺利入园?
不可置否,入园难、入园贵、教师少……幼儿园资源短缺,这早已是一个难题,因此,8月24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审议《关于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情况的报告》,而这个报告里一个令民众十分关心的话题,就是如何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难题。显然,这个难题已足够大了。
那么,难题究竟难在哪里?有家长觉得,公办幼儿园会比较难进去,因为需要摇号各方面的,民办幼儿园相对比较容易,而且人数会比较少。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认为:一是城区公益普惠性的幼儿园不足,入园难的问题仍是焦点;二是边远山区幼儿园布局难、数量少,入园难的问题更突出。两者反映的实则是同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学前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情况的报告》所指出的,造成目前“入园难入园贵”的原因,首先是普惠性幼儿园资源短缺。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幼有所育,让每一名少年儿童都能伴随着时代的脚步茁壮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心愿。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和成长成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也十分关注幼有所育这个民生大问题,为了缓解“入园难”,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规模快速扩大,普惠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73.1%,也就是说,普惠性幼儿园还不能完全满足百姓的需求,这就必然导致公立幼儿园“挤”、私立幼儿园“贵”、幼儿教育“不公”的问题。
问题真正在于,从国家层面讲,这些年教育投入在不断增加,但一些地方城市化急剧膨胀,人口大量增长,中小学、幼儿园却未能配套增长,公立幼儿园不见增长、很少,这就使得私立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私立幼儿园追求利润,有的追求贵族化,有的又不被教育部门承认,自然办园又会困难重重,贵族化的上不起,一般化的家长又不愿让孩子上,许多问题真的令人纠结。
真正让人思考的,现在经济普遍发展了,各地财政都在增长中,搞其他投资不惜花钱、甚至追求豪华,我们常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苦不能苦教育”,地方政府为什么不能挤出点钱投资在多建几所幼儿园上?再是幼儿园师资,一方面是“缺”招不来,一方面却是“剩”,很多幼师、小学教师学校毕业后找不到岗位。还有,私立幼儿园,实际上解决了很多幼儿入园问题,已经为政府分忧,但却得不到一个“名分”,甚至有的始终在当地教育部门“黑名单”上,只是,不出问题,教育部门也不管,出了问题你是非法。这些问题为什么不能妥善解决?
最后可以说,“入园难入园贵”本不应该成为难题,一些实际问题虽然存在,但刨根问底,还是各地政府、教育部门对“幼有所育”是不是真心重视的问题,如果将“幼有所育”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上升到国家未来的高度,一些问题就不难解决。所以说,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难题,不让“幼有所育”成难题,最重要的是先解决好各地政府、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的观念和态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