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当奶爸关键在“主内”价值难获认同-中国讯息网

羞当奶爸关键在“主内”价值难获认同

作者:朱永华 阅读量:16777215 发布时间:2019-08-23 12:45:39

      很多人呼吁男性在家庭和育儿方面做更多的投入,但一些想成为全职奶爸的男性仍面临来自传统观念的压力。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87名已婚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社会对男性的刻板印象被认为是全职奶爸群体面对的主要压力。64.2%的受访已婚青年认为,做全职奶爸的男性最好也有比较自由的职业(据8月22日《中国青年报》)。   

  包括笔者在内,相信很多男性,无论是结婚前还是结婚有了孩子之后,都不会甘心放弃现有工作和事业,呆在家里一心一意当“奶爸”和“相妻教子”。自古以来,即便是在世界范围之内,“男主外女主内”也是维系家庭的主流生态。尽管进入科技高度发展的文明社会,男性的强壮体魄在社会生活中已经派不上多大用场,但与生具有的阳刚和对家庭社会所承担的主要责任,一点也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沉沦”,相反,越是社会进步,越是需要女性更加柔情,男性更加阳刚。   

  男性能否当好奶爸,是否必须通过当奶爸来体现女性权利的提升,笔者认为这完全是误导和概念错误。年轻的父母究竟选择谁在家“奶孩子”,如果不是妻子的收入和事业发展空间特别优于丈夫,显然选择妻子当“奶妈”更为合适。因为女性的细腻情感绝非男性“一学就会”的,妻子“主内”带孩子,既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更能体现一个家庭的“自然分工”。现在的问题不是全职奶爸面临社会刻板印象带来的压力,而是社会普遍不认同“主内”所创造的劳动价值,认为成天在家“围着灶台砖”的人会没有社会地位,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而千百年来女性地位难以提升的根源也恰恰就因为此。   

  在笔者看来,真正给全职奶爸带来压力的 “刻板印象”,并不是“男性赚钱养家,女性生娃顾家”这一传统观念,而是对家庭劳动没有社会价值的“刻板印象”,认为在家里劳动再累,付出再多,既不能给社会创造财富,也不能给家庭带来实际利益,还要靠“主外”的一方挣钱“养活”。而几千年来农耕社会的强体力劳动也限制住了女性的“主外”能力,迫使女性不得不选择“生娃顾家”。尽管现代社会对家庭内劳动付出也有其“公共价值”的认可,但持家庭劳动为“无效劳动”甚至“无价值”观念的人依然不在少数,家庭主妇要想获得社会的尊重与认可,只能被迫选择“主外”。   

  其实,不只是社会普遍不认同家庭劳动的社会价值,甚至在某些法规制度中,这一传统“刻板印象”也有存在。比如在我们的新婚姻法中,虽然明确规定“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予以补偿。”但对“生娃顾家”一方的劳动价值究竟怎么核算,具体该按怎样的比例补偿,条款中并没有明确体现。而很多案例实践表明,不仅这种补偿扯不断理还乱,因为长期与社会脱节,离婚后因无法就业而陷入困境的更屡见不鲜。   

  笔者认为,一个家庭无论选择“奶爸”还是“奶妈”,关键还是要提升对家庭劳动和付出价值的认同。实际上,无论男方还是女方,之所以能够在工作事业上顺风顺水,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赢得普遍的尊重,与另一方在家庭内的劳动付出是密不可分甚至是“对等”的。如果社会普遍认同这一点,乃至形成新的“刻板印象”,无论当奶妈还是做奶爸,都又何乐而不为呢?

责任编辑:10006
共1条数据,当前1/1页

喜欢看“羞当奶爸关键在“主内”价值难获认同”的人也喜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