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加坡全面合作理事会召开首次会议,新沪企业和机构在会议上签署五项谅解备忘录,为两地在国际仲裁、金融、生物医药、智慧城市、创新和初创企业等领域的合作奠定基础。
正在中国访问的我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王瑞杰昨天在会议上致辞时形容,新沪理事会的启动是新中两国关系深化进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体现了新加坡和上海共有的国际视野,以及两地作为各自区域的国际门户的战略角色。
他说:“理事会将加强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中的‘龙头’地位,也增强新加坡的全球和亚洲科技、创新及企业的枢纽地位。”
王瑞杰是新沪理事会的新方主席。他昨天在上海西郊宾馆同理事会中方主席、上海市长应勇共同启动理事会,并见证五项谅解备忘录的签署,两人在会议前也举行约半小时会面。
新沪理事会的构想是在去年首次对外公布。新中双边合作联合委员会去年9月在新加坡召开会议时,双方决定在部长和市长层级设立一个委员会,让新加坡与上海的合作制度化。我国总理李显龙今年4月访华时,新中两国就成立这个理事会签署谅解备忘录。
这是新加坡和中国设立的第八个省市级双边合作理事会,也是上海第一次与外国成立全面合作制度化平台。双方已确立在理事会框架下,在“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合作、科技创新、营商环境、城市治理和人文交流等六个重点领域展开合作。
以金融为例,王瑞杰指出,上海和新加坡分别是中国和东南亚的主要金融门户,双方可加深金融互联互通,例如在人民币跨境业务、房地产信托、金融科技等方面开展合作。
王瑞杰:新沪有互补性关系
王瑞杰也形容,新加坡和上海有“互补性的关系”,两地都在经历经济转型,要在经济成熟之际提升价值链,双方各自面对转型挑战,能够互学互鉴,借助彼此的优势发挥协同作用。
他说,新加坡和上海的合作潜力巨大,双方不仅能加强现有合作,深化经贸关系,也能探索更全面的合作契机,让两地的机构、企业携手推出新试验项目。
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新加坡和上海的长期经贸关系密切,两地贸易去年达135亿美元(185亿新元),占新中贸易总额的13.6%。
在中国各省和直辖市中,上海是新加坡在华的第二大投资目的地,仅次于江苏省。截至2018年底,新加坡企业在上海有4800多个项目,累计投资额约152亿美元。
王瑞杰认为,新加坡和上海有个重要的共性——开放精神,这让两地都能吸收各种想法,不断壮大,站在发展与创新的前沿。他希望,在这种开放精神下,两地能通过新沪理事会开创更多先河,并在新沪机构和企业现有的坚实合作基础上,试行新的合作项目,把新中与时俱进的伙伴关系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应勇在致辞时则说,近年来上海与新加坡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作为中国改革开放重要窗口的上海,与新加坡的互利互惠合作起步早、进展顺利,两地在金融、贸易、航运、科创和人文交流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务实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说,理事会是沪新两地展开全方位合作的制度化平台,召开第一次会议“标志着两地合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理事会的新沪副主席——新加坡律政部兼卫生部高级政务部长唐振辉以及上海市副市长许昆林也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新方代表还包括贸工部兼教育部高级政务部长徐芳达、外交部兼贸工部高级政务次长陈有明医生,以及来自35家企业的50多名商界代表。
王瑞杰昨天也会见了中共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并出席上海莱佛士医院封顶仪式。他今天将在浦江创新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新加坡今年受邀以主宾国身份参加论坛。